2022-08-12 10:06:15来源:医脉通阅读:8次
本文作者:医脉通天坛会报道小组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中国卒中学会、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等主办的中国卒中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22(CSA & TISC 2022)于2022年8月5日-7日采用线下+线上的会议形式召开。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所有痴呆的60%-80%,AD患病率的增加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2018年全球约有5000万患者,预计2050年将达1.52亿。在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AD患者,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4000万。针对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全球花费1万亿美金,预计2050年将达2万亿美金,根据2018年WHO的报告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痴呆在2016年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五位的死亡原因,而在高收入国家它已经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的数据也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痴呆已经上升为我国第五位的主要死亡原因。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高、负担重、经济花费大,这也是为何我们的政府、医生和老百姓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这一重大难点,它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与预警
➤基于数字化特征的疾病风险与监测模型
根据目前现有的流行病学显示,中国约有3000多万的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病人,而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完全靠临床医生去做相关的早期筛查和神经性的评估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目前试图研发新的基于数字化评估的工具,让早期的病人可以自己通过移动终端做相关的数字化的评估来筛查自己的认知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再进一步找专科医生就诊,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工作量。
我们的病房也在试图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病房,基于采集相关的数字化特征,建立相关的数字化特征数据库,通过智能算法与模型来构建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的风险早期预警模型,并且对患者进行长期的检测与管理。在目前的自动化研究当中,主要采取患者的姿势、步态、声音、表情等相关的数字化特征,来寻找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比较特异性的一些预警的指标,构建相关的疾病风险模型,并且给予长期的一个疾病的监测,判断病情的发展。
➤生物标记物预警体系
阿尔茨海默病与其他痴呆不同,它是一个病理生理机制非常明确的一个过程,这个病理生理变化可以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15-20年就可以出现。
阿尔茨海默症的危险因素
阿尔茨海默症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危险因素和不可控危险因素,其中可控危险因素又分为可调控类保护因素(早年的教育、晚年的认知刺激活动、社会活动,还有持续终生的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模式、
阿尔茨海默病的循证预防
➤睡眠管理与AD:晚上睡眠6-7小时,晚上10点左右入睡,这部分群体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病理生理病程是最健康的,而晚上睡眠时间小于4小时或大于10小时均会显著增加病理生理发生病程。
➤血压管理与AD:中年期高血压、老年期低血压、中/老年期高脉压差均显著促进相关的tau病理病程,加重损伤。中/老年期血压高变异性,也会加重认知损伤。
➤情绪管理与AD:研究发现,轻微
➤体重与AD: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微胖体型可能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更好。
➤
➤空气污染与AD :长期空气污染暴露可加速认知下降。
➤睡眠、运动、久坐的联合作用与AD:睡眠时间7小时/天,中高水平的休闲运动量,每天4小时以内的久坐可以降低41%的痴呆风险,反之则有可能引发脑萎缩。
➤可调控危险因素与临床前期AD:包括高血压、
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调修的精准靶向治疗:被动免疫是将体外产生的抗Aβ单克隆抗体应用于AD患者体内,促进大脑内Aβ转移或清除。
阿尔茨海默病的综合管理
➤初级预防:可调控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可调控危险因素+病理靶向治疗。
➤三级预防:对症治疗、照料。
阿尔茨海默病的数字化精准医疗
总结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长,需要全程管理,这个过程需要社区医生、区域中心专科医生和医学中心的专家密切配合,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参与和干预,包括如何给予相关的早期预警和预防、如何早期识别、如何给予一个明确的人群的评估和鉴别诊断、如何基于生物标记物给予一个非常明确诊断是AD还是非AD,然后启动相关的精准治疗。对于这种慢性疾病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和健康管理。
随着数字化医疗的发展,依托于5G、移动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的数字化医疗也将植入到管理体系中,构建一个R层级的精准的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