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 14:51:1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本文作者:医脉通天坛会报道小组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中国
医脉通:目前,对脑小血管病的诊断大多是依据临床表现以及结合影像学表现。请您谈谈头颅CT和MRI扫描在脑小血管病的诊断方面各有什么应用价值?
王伊龙教授:脑小血管病(CSVD)是十分复杂,且具有较强异质性的一大类脑血管的综合征,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目前,CSV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由于我们无法看到脑内的小动脉,小静脉以及毛细血管,因此只能依据一些影像学表现,比如新发腔梗、陈旧腔梗,脑白质高信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可视化的血管周围间隙,脑萎缩以及微出血等来进行CSVD的诊断。这些影像学表现有些是特异性的,可以直接指向脑小血管问题。而有些表现(如脑白质高信号、脑萎缩)还可以指向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于是我们又有了新的影像学手段来间接地判断CSVD的背后发生了哪些血管结构功能和神经血管偶联的病理生理状态。比如通过高场强的核磁(7T-MRI)或者高分辨的核磁,可以看到穿支动脉的血管和大血管的毗邻关系,亦或是看到更远端的更细小的小血管分支,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判断血管的结构。对于磁敏感像,通过QSMI 技术可以看到微静脉的变化以及血管走行的迂曲。同时通过DCE-MRI等技术可以看到所谓的血脑屏障的变化。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任务态和静息态观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网络的变化,包括神经血管偶联的变化等。
综上,由于缺乏可视化的临床常规使用技术,目前临床上对于CSVD的影像诊断仍十分受限,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新技术脱颖而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
医脉通:脑小血管病可以使患者的卒中风险上升,为了降低卒中风险,可对脑小血管病患者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王伊龙教授:CSVD显著增加了卒中、
➤对于出血性的脑小血管病,比如微出血、脑表面铁沉积,这些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与
➤而对于一些脑白质病变,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一方面是控制血压,另一方面则是避免
➤对于广泛的脑白质病变患者往往会伴随焦虑、情绪、情感问题,因此调整睡眠和情绪障碍,对于预防脑白质病变的发生也具有明显益处。
医脉通:关于脑小血管病的治疗,您认为最新研究进展中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治疗方法?
王伊龙教授:CSVD实际上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包括遗传性的和散发性的,对于遗传性的CSVD,可以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进行治疗,而更多的是散发性的CSVD,包括炎性相关和小动脉硬化相关CSVD。
首先,对于CSVD的治疗,我认为最新研究进展中最值得期待的是通过积极的降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间接地预防小血管病的动脉硬化。
第二个比较期待的治疗方法就是内皮的保护。现在有一大类的内皮和血脑屏障保护的药物,这些药物的研发、靶点的寻找,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比较期待的治疗方法是多靶点治疗。CSVD是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内皮、细胞外基质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和神经元的关联。所以基于整个神经血管网络保护的多靶点治疗也是十分有趣的话题,包括一些中药的多靶点的治疗也很有效。
目前,我们正在做的是与血栓炎症相关的研究,内皮损伤之后会存在广泛的血栓炎症,对于调整炎症的糖蛋白的调控,实际上对于治疗小血管病长期的炎症损害是非常有效的。另外我们也有一些非药物的物理疗法,包括迷走神经刺激、神经调控技术、经颅磁刺激等,都有可能对于小血管源性的功能损害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未来关于CSVD的治疗能否突破现有的指南是值得我们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