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纪立农教授:「早发糖尿病」来势汹汹,如何扭转防治困局?

2022-08-23 10:3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推动内分泌代谢疾病学科的发展,传递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新进展、新理念,切实推动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与实践工作的进步,8月12-14日,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的“2022内分泌代谢疾病前沿进展高峰论坛”在合肥举办。论坛围绕特殊人群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管理进行探讨,40余位全国内分泌专家分享了内分泌代谢病学科新进展。

 

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以“早发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和防治策略”为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要点包括:

 

➤年轻群体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明显;

➤早发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存在异质性,胰岛β细胞更差、胰岛素抵抗水平更高,有更差的临床结局;

➤亟需在早发糖尿病和其高危人群中开展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RCT研究。


专家介绍

 813253ae8fec4c0e42ce585a3152e6e0.jpg

纪立农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

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定义、诊断和分型委员会顾问

国际糖尿病联盟亚洲西太平洋地区(IDF-WPR)糖尿病政策组成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主编,中华糖尿病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执行编委,Diabetes and 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共同主编

中华健康管理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Journal of Diabetes,Metabolism,Diabetes Technology and therapeutics等期刊编委

曾任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会长,第四届北京市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2012-2015),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IDF-WPR)主席(2018-2019)

  

临床结局不及1型糖尿病,早发T2DM来势汹汹!

 

1.早发2型糖尿病来势汹汹

 

早发2型糖尿病(T2DM)多指发病年龄在40岁以前的T2DM。

 

纪教授指出,国内外早发T2DM发病率不断增加。中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0-39岁人群中患病率达5.4%;全球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13年里,中国早发T2DM患病率增涨了4倍,过去25年里,东南亚、英国分别增涨了10倍、5倍。

 

与此同时,在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早发T2DM在各国占比较高,亚洲国家和地区就诊的T2DM人群中早发糖尿病比例已经超过10%。

 

2.临床结局不及1型糖尿病

 

纪教授指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早发T2DM患者的临床结局往往更差,呈现以下特点:

 

 ➤与晚发T2DM相比,早发T2DM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

 ➤国外一项研究显示,年轻的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高于T1DM,这也提示儿童青少年T2DM并发症风险比T1DM并发症风险更高;

 ➤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ASCVD的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在50岁以上人群中下降,但在50岁以下人群中没有下降;年轻的T2DM有相似的心血管和死亡风险;

 ➤中国的“开滦研究”也发现,新诊断的45岁以下T2DM患者发生CVD和全因死亡比之后诊断的患者有上升趋势,临床结局也更差;

 ➤中国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糖尿病诊断年龄每下降一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大血管病变风险增加3%,微血管病变风险增加5%。

 

综上,早发T2DM的临床结局与晚发不同,前者明显降低患者生存时间,提示应早期干预,改善临床结局。

 

早发T2DM病因存在异质性

 

针对早发T2DM的病因和病理机制研究发现,其病因分为可改变的因素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和社会因素,以及不可改变的因素如种族、家族史、遗传和表观遗传,青春期,低出生体重和妊娠糖尿病史。

 

1.早发T2DM患者病因存在异质性

 

纪教授团队一项研究纳入81万来自6个横断面研究的T2DM患者和46 053名普通人群,旨在探索中国不同年龄段T2DM体重的分布特征的研究显示,早发T2DM患者不同性别的体重特征有区别,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分布特征。

 

 1660955679314762.png

图1 早发T2DM患者病因存在异质性

 

2.早发T2DM患者胰岛β功能更差

 

表现为胰岛β功能下降速度更快;中国数据显示,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早发糖尿病患者胰岛β功能下降了63.1%,而晚发患者这一数据为42.6%。

 

3.早发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更高

 

中国的一项针对2801名糖尿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显示,发病年龄20-43岁较>43岁的糖尿病患者 HOMA-IR及糖负荷后30分钟的处置指数更高,且有统计学差异。

 

4.家族史影响糖尿病发病年龄

 

现有研究显示,家族糖尿病患病人数每增加10%,诊断年龄提前1.7岁。纪教授团队一项1998年的研究显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发病年龄为44.2岁,相比之下,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病年龄为49.3岁。

 

5.多基因影响T2DM发病年龄

 

早期研究显示,14个T2DM易感SNP位点评分与发病年龄负相关,包含更多位点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6.T2DM受青春期影响

 

青少年T2DM的中位发病年龄为13.5岁左右,可能因青春期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肥胖、不良生活方式或家族史共同作用有关。

 

7.妊娠糖尿病对T2DM发病年龄的影响

 

一项加拿大的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是早发T2DM(发病年龄<30岁)的独立危险因素。

 

如何防治早发T2DM?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

 

纪教授指出,相比病因研究,早发T2DM的防治相关研究显得要单薄一些,暂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目前未发现具有明显优势的治疗策略,不同治疗方法之间差别不大,“TODAY”研究等提供一些证据: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使约50%的儿童青少年T2DM患者获得持久的血糖控制;

➤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而不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胰岛β细胞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二甲双胍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利拉鲁肽(在美国已获批)治疗青少年T2DM,能改善血糖和体重,但尚不能阻止糖尿病进展,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提供更多防治证据。

 

总结

 

最后,纪教授对报告内容总结道,年轻群体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明显,

早发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存在异质性,胰岛β细胞更差、胰岛素抵抗水平更高,有更差的临床结局,亟需在早发糖尿病和其高危人群中开展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RCT研究。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