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菲凡血液云课堂 | 8月骨髓瘤文献精读工作坊(上)

2022-08-25 23:19:46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1661441198328319.png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MM领域进展迅速,每月都会有大量学术成果产生。紧跟学术进展是临床医生的必修课,但血液科医生的日常工作忙碌,很难花大量时间将所有进展一一精读。


菲凡血液云课堂——骨髓瘤文献精读工作坊”系列旨在通过对MM领域的优秀文献精读,了解MM精准诊治的前沿新知,探寻MM的优化诊疗策略,望为MM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改善MM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本期为您带来8月精选文章,整理染色体1q21异常在超高危骨髓瘤中的预后和临床意义的亮点内容,并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爱军教授进行解读,让我们一睹为快!


染色体1q21异常在超高危骨髓瘤中的预后和临床意义


1661441271179373.png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731917/  (IF=13.265)


精读要点


➤此前瞻性分析针对接受当代方案治疗的大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队列,评估其+1q21异常和拷贝数异常的预后意义。


研究对2004年至2021年期间在希腊雅典的临床治疗中心接受诊断和治疗的912例NDMM患者进行连续评估。


整个患者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


➤所有患者在诊断时均使用标准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1q21。阳性定义为克隆性浆细胞含有+1q21≥20%。在分选的CD138+细胞中,被检测的细胞核数量最少为100个(中位数:150)。


➤在初诊时,27.3%的MM患者伴有1q21获得/扩增,其中16.4%的患者有3个拷贝数,10.9%的患者有≥4个拷贝数。


在71%的MM患者中,超过50%的克隆性浆细胞存在1q21异常,含有+1q21的细胞中位百分比为67%。


➤患者中位年龄为68岁,但伴有+1q21的患者年龄更大、贫血程度更高、血小板计数更低且肾功能更差,见表1。


+1q21的存在也与更高的国际分期系统(ISS)、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以及其他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同时存在有关。


7.6%的患者仅存在+1q21一种细胞遗传学异常。


表1 患者特征

1661441464697534.png

ECOG P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活动状态评分;eGFR:估算的肾小球过滤率


➤无论患者是否伴有+1q21,其治疗方法均相似,但未伴有+1q21的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比例更高(44% vs 52.5%),这可能是由于该群体的年龄较小。


➤无论患者是否伴有+1q21,其对诱导治疗的反应、至首次缓解和最佳缓解的时间均相似。


➤与不伴+1q21的患者相比,伴+1q21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PFS 20 vs 34个月,p<0.001)和总生存期(OS;中位OS 44 vs 75个月,p<0.0001)较短,但1q21的拷贝数或阳性细胞比例对预后无额外影响。


➤在不同的患者亚组中,分析+1q21对预后的影响


无论患者年龄如何,+1q21的存在对中位PFS和OS均有不良影响(中位PFS/OS:>65岁组 P<0.001/P=0.067;≤65岁组 P=0.066/P=0.003)。


在大多数治疗组中,存在+1q21与较差的中位PFS和OS相关,见表2。


与未接受ASCT的患者相比,接受ASCT的患者中伴有+1q21和不伴有+1q21患者的中位PFS或OS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治疗方案的中位PFS和OS

1661441578557827.png

HDM:高剂量化疗;PI:蛋白酶体抑制剂;IMiD:免疫调节剂。


➤在多因素分析中,R-ISS、年龄和不同治疗方式,+1q21仍然是PFS(p<0.001)和OS(p=0.008)的独立预后因素。


➤+1q21对R-ISS II期和III期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更为显著,见表3。


表3 +1q21对各R-ISS分期患者中位OS的影响

1661441974247861.png


➤以上结论在独立队列中得到进一步验证(表4),该队列纳入了272例在Theageneion Cancer Hospital血液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


与主队列相似,验证队列中伴有+1q21的患者占26.5%。


表4 验证队列中各亚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

1661441999208880.png


➤在现有的风险分层模型中加入+1q21,以提供最可观的预后价值,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


在R-ISS的基础上增加独立不良预后因素+1q21,以进一步区分R-ISS II期和III期中的预后不同的患者。


➤此外,改良的预后模型梅奥分期系统(MASS),将+1q21与其他高危因素相结合,包括高危IgH易位、del(17)、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ISS III期。


基于这5个风险因素,可根据伴有0、1或≥2个风险因素将患者分为I-III期。I、II和III期的OS分别为13年、6年和2.9年(p<0.001)。


专家点评


MM异质性极强,在治疗前进行危险度分层,有助于实现个体化诊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1q21是MM患者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多伴发于其他高危因素,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在R-ISS基础上纳入+1q21,考虑了多种高风险染色体异常共存的不良预后意义。R-ISS III期合并+1q21,即伴有≥2个高危因素;区分出了一种PFS和OS预后极差的超高危MM类型,进一步细化了现有危险分层,便于更好识别预后不同患者,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基于本研究结果,这类患者可能从PI+IMiD和ASCT的联合治疗中获益,但仍需探索更多创新疗法改善预后。随着临床对MM认识的加深,MM危险分层应不断更新。鉴于R-ISS III期+1q21的独立预后意义,早期识别并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结局。所有新诊断症状性MM患者应考虑评估1q21异常,而+1q21同时合并其他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MM患者应当被更加重视,并实施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刘.png

刘爱军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止血与血栓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药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靶向专委会委员,骨髓瘤学组常委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血液专委会副主委

北京整合医学协会血液专委会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协会止血与血栓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委(第十二届)

北京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

2015-2016年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肿瘤研究所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血液肿瘤,特别是浆细胞肿瘤,肿瘤与出凝血

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等杂志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四十多篇,参编专著6部。


MAT-CN-2218608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