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8 12:37:03来源:医脉通阅读:8次
刘蔚教授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2022年8月27~28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与中国
专家介绍
刘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加多项国家973和863课题等。
患者就诊当时年龄31岁,男性,主因“间断腹痛伴尿中排出
图1.患者立位腹平片可见到双肾多发鹿角样结石
同时化验检查显示:ALP 204U/L ↑ ,Urea 9.34mmol/L ↑ ,CRE 108umol/L ↑ ,GLU 6.31mmol/L ↑,血钙 2.84mmol/L↑,24h尿钙13.2mmol/day↑,PTH 113.0pg/ml ↑。考虑
转入后完善甲状腺彩超提示:双侧甲状腺大小形态可,峡部不厚,实质回声均匀,内未见明确限局性异常回声,彩色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左侧甲状腺中极背侧低回声结节,大小约1.3×0.8×0.6c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不均,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右叶甲状腺中极背侧低回声结节,大小约0.6×0.5×0.4cm,边界清,形态规则,周边见彩色血流信号。甲状旁腺
转入后第3日,因院外餐馆就餐出现腹泻,稀水样便,5-6次/日,总量1000ml左右,无肌紧张和反跳痛,无腹痛,体温正常,反复查大便常规正常,其中2次提示WBC 2/HP,大便和
第4日开始出现恶心、呕吐,10-12次/天,总量约2000-3000ml,为淡黄色胃内容物,伴
第5日停用奥美拉唑,继续应用西咪替丁,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量大,每日3000ml,偶有下腹隐痛,右下腹轻压痛,伴有血压下降,便培养未见细菌生长,未找到结核菌,改用奥美拉唑静点后上述症状再次缓解,维持口服奥美拉唑治疗,并予
进一步检查,腹部超声提示双肾大小形态可,左肾两个无回声,大小分别约1.1cm、0.9cm,右肾两个无回声区,大小分别约1.1cm、0.7cm,余实质回声增强。左肾上腺低回声结构,范围约3.8×3.7cm,边界清,形态欠规则,内有液化,未见彩色血流信号。
完善肾上腺相关激素采血提示为无功能腺瘤。
图2.
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多发性溃疡,
泌乳素 >200.00 pg/ml,
图3.垂体MRI可见垂体增大饱满
图4.胰头、胰体可见占位
至此,原发性甲旁亢,垂体增生(分泌泌乳素+生长激素),胃泌素瘤,呈经典的3P表现(Parathyroid,Pituitary,Pancreas)MEN1临床诊断明确,进一步完善遗传学检查。
图5.MEN1基因测序结果,无义突变导致翻译终止
行甲状旁腺手术,术中探查到3个甲状旁腺,其中2个增生肿大(左甲状腺上极背侧、右甲状腺下极背侧),完整切除,保留形态正常甲状旁腺1枚。2个月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及肾上腺占位切除术。术后血钙、PTH恢复正常,但PRL、胃泌素、GH仍升高。加用PPI、
半年随访时,患者诉其父亲近期诊断
图6. 家系图,箭头所指为本患者,先证者
随访至第7年时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影像学显示胃泌素瘤进展,核医学检查提示胃壁弥漫性增厚,伴
3年前因故暂停治疗约半年,胃泌素瘤再次进展,病灶数量、大小增多,嘱务必规律用药,近期维持定期规律注射
随访12年的过程提示我们,早期诊断及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血钙早期发现,避免肾脏损害,对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甲状旁腺、垂体病灶,而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往往是致命性的,早期发现及合适、恰当的处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