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 18:26:33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作者:Tinyel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它的特点包括位置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一般不难诊断。BPPV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如继发于VM。当VM与BPPV共存时,就对明确诊断带来困难。由于BPPV的临床表现相对单一,因此当VM与BPPV共存时,VM的临床表现成为鉴别的关键。
在Barany协会颁布的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中,将平衡系统功能障碍出现的症状分为头晕、眩晕、前庭‑视觉症状和姿势性症状,头晕和眩晕是等位症状的关系,并且都包括诱发性和自发性。因此患者可既有头晕也有眩晕,这提示我们,当患者出现
表1 VM共病BPPV与单纯BPPV的比较
注:VAT=
与VM共存的BPPV和单纯的BPPV存在一些区别。在流行病学上,VM共病BPPV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与VM的流行病学相似;在半规管受累上,虽然两组均是水平半规管受累多,但VM共病BPPV的患者中水平半规管受累的比例高于单纯BPPV;在
MD和VM都是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之一,临床中也已发现两者的症状重合率很高,如MD患者也会出现偏头痛,VM患者也会出现听觉症状。
图1 VM与MD
目前对于MD与VM共病的原因有两种解释:(1)偏头痛与MD之间有某种机制相联系;(2)MD引起的眩晕可以诱发偏头痛。
有学者提出耳蜗型偏头痛、耳蜗前庭性偏头痛/MD、VM是一个疾病连续体,一部分患者只有单纯前庭症状的VM,一部分患者只有单纯耳蜗症状的耳蜗型偏头痛,那些同时有前庭症状和耳蜗症状的患者则是耳蜗前庭性偏头痛,或者MD。
图2 耳蜗型偏头痛、耳蜗前庭性偏头痛/MD和VM
有学者认为伴有偏头痛的MD与VM并不是同义词,症状重叠的患者应诊断为VM/MD重叠综合征(VM/MD-OS),并认为未来的MD分类系统应该包括一个包含VM患者的“伴有偏头痛的MD”分类。
也有学者提出“前庭性MD”,并认为这是是基于美国耳鼻喉科头颈外科(AAO-HNS)的早期分类,实际上是未诊断的VM。
在临床表现、治疗及细胞因子方面也有一些发现,可用于区别MD和VM,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两者的区别及联系。
VM的前庭症状表现多样,其中包括视觉诱发性眩晕;偏头痛患者更容易有晕动病病史或家族史;相较于健康人群,VM患者对外界刺激更敏感。因此,不难理解VM与晕动病容易共存。
研究发现,VM患者的旋转运动感知的阈值下降,在进行旋转运动时和旋转运动结束后更容易出现晕动病表现。VM患者在保持静止站立时,表现出更高的视觉依赖性和更低的姿势控制系统稳定性。
对于VM共病晕动病的治疗,多项研究发现曲普坦类药物对改善眩晕症状和预防晕动病发生有效,包括佐米曲普坦和利扎曲普坦,有意思的是,利扎曲普坦对不伴眩晕的偏头痛患者的晕动病无效。
目前对于VM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较少。结合临床及现有研究发现,VM与睡眠障碍存在明显临床相关性。
与VM相关的睡眠障碍特征如图所示。
图3 VM的睡眠特征
与其他头晕疾病相比较,VM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与睡眠障碍相关度最高,由此可见,VM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并且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睡眠障碍可加重VM的严重程度,而VM又可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和精神心理疾病
PPPD是一种功能性头晕,是一种疾病演变过程,不等于精神性头晕,也不是结构性(前庭性)头晕,但与这两者都存在联系。PPPD患者的头晕及头昏沉感一般可持续3个月以上。
图4 结构性、精神性、功能性头晕关系
PPPD可见于VM患者,许多VM患者在疾病后期都会共病PPPD。PPPD患者更容易焦虑和具有神经质人格,身体警觉性高,对疾病易有错误认识等特点;PPPD及VM都常见于40-65岁女性,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由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对环境刺激敏感等问题,雌二醇水平下降也加重了VM的严重程度。此外,VM患者也容易共病焦虑、抑郁,这与VM患者的人格特质和疾病迁延不愈都有关。
总结
总的来说,容易与VM共存的疾病包括BPPV、MD、睡眠障碍、晕动病、PPPD和
参考文献:
1.Eggersa SDZ, Neff BA, Shepard NT, et al. Comorbidities in vestibular
2.Pyykkö I, Manchaiah V, Färkkilä 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énière’s disease and vestibular migraine. Auris Nasus Larynx (2019).
3.Liu YF, Xu H.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stibular Migraine and Meniere Disease: A Review of Pathogenesis and Presentation. Behav Neurol. 2016; 2016:3182735.
4.欧阳汤鹏,徐先荣,翟丽红,等. 前庭性偏头痛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1,29(6):604-608.
5.蒋子栋. 应重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性偏头痛的鉴别[J].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7):2925-2929.
6.王理想,张道培,宋艳坤,等. 前庭性偏头痛与睡眠障碍共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36(2):149-152.
7.Aaron Trinidade, Paula Harman, Jon Stone, Jeffrey P. Staab and Joel A. Goebel.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A Case-Control Pilot Study. Front. Neurol. 11:601883.
8.Abouzari M, Cheung D, Pham T,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stibular Migraine and Motion Sickness Susceptibility. Otol Neurotol. 2020;41(8):11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