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肝脏影像学检查:对肝病的智能画像

2022-08-29 09:26:40来源:医脉通阅读:8次

作者:汪明明 主任医师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肝病患者需要做肝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对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各种代谢性肝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肝脏的形态、大小、有无肝硬化、有无占位性病变并对占位性病变的性质进行判断,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肝脏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B超、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一、B超:淡毫轻墨,无创而速成


B超检查无创,无辐射,对人体无害,简便易行,廉价实用,是肝病的常规检查,也是很多疾病的基础检查,在肝脏影像学检查中B超应用最为普遍。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16Hz~20KHz,低于16Hz为次声波,高于20KHz为超声波。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可以在人体组织内传播。人体组织器官对超声波的衰减系数不同,超声通过不同的界面反射回来的信号也不同(时间不同、强弱不同)。所以,采用特定的设备(超声探头)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返回的信号,计算机可根据返回的信号转化形成二维的超声图像。超声图像可表现为高回声,低回声,等回声和无回声,不同的病变组织可表现为不同的回声。B超对脂肪肝、肝硬化、肝脓肿、肝囊肿、肝血管瘤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直径大于2厘米的占位性病变可清晰显像,经验丰富的B超医师可发现直径0.5厘米的占位性病变,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线索。超声对临床各期肝细胞癌的诊断总体灵敏度约为84%,对早期肝癌的灵敏度为32%~63%,特异度为91%~95%,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灵敏度可增至70%。


B超检查操作简便,可便携用于床旁检查,引导穿刺活检和治疗。其最大的缺点是对图像的文字描述和诊断受检查医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的影响,而且是实时出报告,不能集体讨论分析,因而存在一定的个人主观性。B超检查受胃肠道气体的影响,因此被检查者在检查前需要空腹4小时以上。


二、CT:层层扫描,图像黑白分明


对B超不能确定的病变可以采用CT和MRI进一步检查。CT可以更好地观察肝脏形态、密度,了解有无肝硬化,发现占位性病变并鉴别其性质;可发现B超发现不了的更小病灶;对于恶性肿瘤可以了解有无转移以及转移病灶与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当怀疑恶性病变时可进一步采用增强CT检查,通过注射造影剂动态观察病变部位的血流和血管分布情况来确定病灶的良恶性。CT检查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增强CT时应注意造影剂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暂缓检查,对老年患者要做好肾功能评估。CT常用造影剂为碘海醇和碘普罗胺,检查后要求多饮水,促进尿液排泄,避免造影剂对肾小管的损伤。


CT的最大缺点是具有强辐射,对人体会造成辐射损伤,不是特别需要短期内不宜反复检查。备孕女性和孕妇不能做CT检查。


三、MRI:多维度成像,软组织显像清晰


MRI无放射性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对比度强,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多维度扫描成像),精确度高,图像直观,不受骨骼伪影的干扰,对靠近肋骨部位的占位性病变,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CT。MRI有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


MRI常规平扫:包括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T1代表纵向时间,T2表示横向持续时间,不同组织、不同病变T1、T2值不同,据此通过计算机成像可用于疾病的诊断。


MRI增强扫描:MRI增强扫描是注入钆螯合物造影剂(如钆特酸葡胺和钆喷酸葡胺)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扫描,必要时增加延迟扫描。动脉期主要检测富含血供的占位性病灶(如肝细胞癌);门脉期主要检测缺乏血供的占位性病灶(如肝囊肿);平衡期和延迟扫描能用于检测肝血管瘤、胆管细胞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病灶。一般认为,动态增强MRI扫描对鉴别良恶性肝内占位性病变的作用优于增强CT。


MRI的缺点是耗时长、患者需要长时间固定某一姿势,机器噪声大,重症患者和年老体弱患者难以接受,不适用于急诊检查;设备要求高、费用高;检查时患者体内不能带有任何金属物品,如安装有心脏起搏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


四、结语


肝脏影像学检查是对肝病的智能画像,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影像学描述作出疾病判断,制定治疗方案。肝病患者接受肝脏影像学检查是必须的。B超作为筛查工具,临床应用最为普遍。B超发现了问题又不能确诊时,可选择CT或MRI进一步检查,但任何单一的影像学检查都不能完整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实验室检查方能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全面评估。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2):2648~2655.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 年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3):532-538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诊治指南,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2408-2419

4.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 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770-1785

5. Neri E,Bali MA,Ba-Ssalamah A,et al. ESGAR consensus statement on liver MR imaging and clinical use of liver-specific contrast agents. Eur Radiol.2016;26(4):921-931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520/00/48007495_978084549.shtml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