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 22:52:38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近年来,血液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新药陆续上市,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与细胞治疗的兴起推动了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治疗时仍面临血小板减少症等困扰。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的问世,为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今年,全球首个长效TPO-RA
医脉通:近年来,中国的血液系统疾病诊疗呈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趋势,能否请您谈谈急性白血病领域的进展?
宋永平教授:近年来,随着分子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靶向制剂应用于临床,使得白血病患者获益,推动了急性白血病治疗进入精准治疗时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靶向FLT3突变的FLT3抑制剂。FLT3基因是
医脉通:药物的革新改善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基于您的临床经验,您认为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宋永平教授:急性白血病是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化障碍、增殖失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和组织,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临床表现为
联合化疗是急性白血病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但化疗常导致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症是骨髓抑制的常见表现之一。患者往往在治疗前已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在化疗后,血小板计数下降程度更为严重,甚至接近于零,引发严重出血风险。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应及时予以血小板输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包括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TPO-RA罗普司亭等治疗。
医脉通:针对急性白血病容易出现的出凝血问题,您刚才也提到了TPO-RA新药罗普司亭,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罗普司亭,以及其在ITP领域的创新之处?
宋永平教授:IT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成人ITP常呈慢性病程。目前一线治疗药物主要为糖皮质激素,但激素治疗不良反应较多,部分患者激素治疗无效或会复发。而TPO-RA治疗不仅避免了这些不良反应,还提高了疗效。
罗普司亭作为全球首个长效TPO-RA,创新性地激活TPO受体的胞外结构域,作用于天然结合位点,额外增加了STAT3通路的激活,且对AKT和JAK-STAT通路的激活作用更强,全面高效地激活了下游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更强的升血小板作用。
罗普司亭是通过DNA重组技术产生的人TPO肽类的模拟物,与内源性TPO氨基酸序列没有同源性,不产生内源性TPO的中和抗体。此外,罗普司亭具有独特的Fc载体结构域,通过再循环途径,显著延长药物半衰期至120-140小时,从而降低用药频率达一周一次,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总之,罗普司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用药方便,是ITP患者非常好的治疗选择。
医脉通:基于罗普司亭的创新性,能否请您谈谈罗普司亭为ITP患者带来了怎样的获益?
宋永平教授:我国ITP患者数量庞大,近90%患者在门诊接受长期治疗,长期用药之下ITP患者治疗费用高、负担沉重。创新药物罗普司亭应用于ITP,既能高效提升血小板水平,又无饮食禁忌和肝毒性,且一周仅需给药一次,使用方便,独特结构避免了产生中和抗体的风险,通过驱动免疫耐受降低了ITP患者的抗血小板体液免疫,降低了治疗负担,保障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为ITP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罗普司亭以较低的治疗成本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与标准治疗相比,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带来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增益。
医脉通:新一轮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将惠及更多患者,能否谈谈您对罗普司亭纳入医保的期待?
宋永平教授:ITP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无法预测,具有潜在的临床和经济负担。严重出血风险增加、生活质量降低以及住院、出血事件管理和药物成本导致患者医疗成本大幅增加,且ITP患者的数量相对庞大,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持续性扩大覆盖,期待罗普司亭能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提高药物可及性,为 ITP 患者带来福音。罗普司亭起效快、给药频率低、安全性好,不仅可提高疗效,减少整体治疗费用,而且患者能正常工作给社会创造价值,其纳入医保可谓利国利民。
宋永平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原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
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会长
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