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 16:54:32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语
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心肌非缺血性的炎性疾病。全球每年发病人数约为180万例,发病率为(1.0~2.2)/100万。
分类
心肌炎分类方式多样,根据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心肌炎。
非感染性心肌炎总体上不太常见,包括中毒性心肌炎(由药物、毒素或物理因素引起)和免疫介导性心肌炎,后者又
感染性心肌炎可由几种病原体引起,患病率因地区而异。资源有限的地区与特定的疾病相关,如风湿性疾病、美洲锥虫病、艾滋病毒以及蠕虫或细菌感染。在西方国家,病毒可能是导致心肌炎最常见的原因(表1)。
表1 几种引起心肌炎常见的病毒(注:大约27%的患者可出现多重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据研究报告,
根据欧洲
急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有以下三种(通常表现为其中一种):
➤
➤新发或进行性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和
与急性心肌炎患者相比,慢性心肌炎和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患者通常血流动力学稳定,仅出现轻度血浆肌钙蛋白水平升高,通常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
诊断
心内膜心肌
经胸
近期,二维斑点跟踪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和评估疑似急性心肌炎患者预后的工具应用于临床。
18氟标记氟脱氧
多排螺旋CT
CMR成像是心肌炎患者诊断和随访的非侵入性参考技术。CMR是基于路易斯湖标准进行诊断,该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考虑到T1和T2标测在检测和量化心肌纤维化和
表2 心肌炎症CMR标准的更新
注:EGE,早期钆增强;LGE,晚期延迟钆增强;ECV,细胞外容积。
心肌炎的管理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疑似心肌炎患者,即使轻度或无症状,也应入院进行临床监测。
对于出现胸痛、肌钙蛋白升高和可能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患者,需通过有创性冠状动脉
β-受体阻滞剂通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炎或无并发症的疾病,可能是因为它们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欧洲心脏病学会建议对急性心肌炎患者不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特别是乙酰
患者在心肌炎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因为它可能增加心脏性猝死风险。运动员心肌炎发作后至少3个月内应避免参加竞技运动。
抗病毒和免疫抑制治疗
目前对于病毒引起的心肌炎还没有具体的循证治疗方法。心肌炎心脏损害的发病机制通常归因于对病毒感染的自身免疫/超免疫反应,故人们认为免疫调节治疗是潜在的治疗方法。
初步数据显示,
人类细小病毒B19(B19V)在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因果作用目前仍有争议。目前专家提出并正在研究三种治疗B19V相关心肌炎的潜在策略: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参考文献:
1.王恬,刘文秀,王丹,赵德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与病毒性心肌炎[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05):1247-1251.
2.Sozzi FB, Gherbesi E, Faggiano A, et al. Viral
3.马帅,袁新宇.2018年版《非缺血性心肌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