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 16:32:51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现有数据表明,
2022年8月3日,北京大学的李立明教授及其团队在CKJ上发表了最新中国人群的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该研究纳入了900万以上的中国人群,详尽地调查了中国人群中的CKD危险因素,此外,最重要的是,该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群CKD各分期的患病率,对CKD的防治有一定启示。
研究设计
这项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团队于2017年在中国31个省份招募了9461631例成年人(≥18岁)入组。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
研究结果
约950万人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41(±13.1)岁,88271(1.26%)例参与者患有CKD。在性别方面,男性约为506万例,女性约为440万例。与非CKD人群相比,CKD患者通常年龄更大,女性占比更多,
在年龄方面,参与者年龄越大,则CKD患病率越高,50~59岁、60~69岁以及≥70岁的参与者其CKD患病率分别为1.15%、3.05%和13.02%。此外,与男性(1.20%;95% CI,1.0~1.38)相比,女性(1.33%;95% CI,1.10~1.56)的患病率更高。此外,超重(1.60%)和
图1 中国31个省份中CKD患病率差异
备注:左图为CKD患病率,红色为高值,绿色为低值;右图为参与者肌酐水平地图,红色为高值,绿色为低值。
在所有参与者中,CKD 3、4、5期校正后患病率分别为1.20%(95% CI,1.01~1.39)、0.04%(95% CI,0.04~0.05)和0.02%(95% CI,0.02~0.02)。而CKD 3、4、5期参与者蛋白尿校正后患病率分别为11.2%(95% CI,9.90~12.5)、53.8%(95% CI,50.2~57.5)以及72.4%(95% CI,66.9~77.8)。若将蛋白尿纳入CKD患病率的考量,则CKD患病率将增至2.16%。值得注意的是,男女患病率在CKD 4~5期时没有显著差异,但CKD 3期患病率方面,女性(1.27%;95% CI,1.04~1.50)高于男性(1.13%;95% CI,0.96~1.31)。而中国人群中各年龄层的CKD患病率和肌酐水平见下图(图2)。
图2 中国人群各年龄层段CKD患病率和肌酐水平
备注:A图为CKD患病率,B图为肌酐水平
讨论
之前的国家或地区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CKD患病率不断增加。虽然,2009年~2010年的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n = 47204)显示,eGFR<60ml/min/1.73㎡的校正后患病率为1.7%,高于本次研究,但是,该研究纳入样本较少,纳入省份较少(n = 13),无法整体评估中国CKD患病率差异。事实上,在本次研究中,中国CKD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我国西南地区的患病率是远远高于华中与华北地区。这种差异与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差异相关,也与研究人群、抽样方法、筛查程序以及诊断标准相关。中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西南地区人群摄入烟熏肉(腊肉)较多,而烟熏肉钠、钾含量较高,可能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外,中国不同地区的遗传学差异也可能影响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阐明。
近几十年以来,亚洲人群中肾脏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和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血压、心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尿酸、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与血清肌酐水平和CKD患病率的升高显著相关。有研究表明,改善生活方式,如禁烟、戒酒增加体力活动对肾脏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者应该有针对性地改变相关危险因素。
总而言之,本研究结果表明CKD在中国成年人群中普遍存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危险因素与CKD强相关性表明,改变公共卫生策略并加强CKD在一般人群中的检测,可能有益于CKD的防治。由于人口老龄化,中国的CKD负担可能会较高,甚至高于目前部分国家。因此,CKD应该被纳入我国的公共卫生战略,以减少未来的疾病负担。
参考文献:1.ZhenHuang Zhuang, Mingkun Tong, Robert Clarke, et al.Probability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Chinese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9 million Chinese adults in the Meinian Onehealth screening survey. CKJ. 3 Augus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