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病例分享汇|王鲁群教授点评:靶向治疗大显身手,前线使用塞利尼索联合方案为累及CNS的MM患者带来缓解!

2022-09-14 19:26:0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MM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及压迫脊髓导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较为常见,但中枢神经系统(CNS)累及少见。目前,MM发生CNS浸润后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鞘内注射、局部放疗、全身化疗及自体干细胞移植1,然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亟需高效、低毒、可穿过血脑屏障直击靶点的药物为此部分患者提供临床获益。


核输出蛋白1(XPO1)是细胞中关键的核质转运蛋白,其过表达在MM疾病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塞利尼索(商品名:希维奥®)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选择性核输出蛋白抑制剂(SINE),于2021年12月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通过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且对至少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以及一种抗CD38单抗难治的复发/难治性(R/R)MM,为MM患者带来了新选择。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娜教授分享塞利尼索前线治疗累及CNS的MM病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鲁群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


一例伴CNS累及的MM患者


患者,女,75岁,于2022年3月因考虑浆细胞骨髓瘤,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因急性心肌梗死停用硼替佐米后出院。2022年4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并伴有行走缓慢,走路拖拽等症状,遂入院。


基线特征


神经系统查体:轻度构音障碍;右侧肢体肌力2级,右侧面部及肢体感觉减退,右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

骨髓检查:形态学:幼稚浆细胞40%;FCM:浆细胞占有核细胞21.16%,为异常浆细胞表型;FISH: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20),未见克隆性异常;病理提示浆细胞骨髓瘤。

脑脊液(CSF)检查:球蛋白阳性;白细胞88.00×106/L,单核细胞64.00%;总蛋白3.43g/L,脑脊液IgG3100.00mg/L;M蛋白阳性:IgG-κ。

血液M蛋白检查:免疫固定电泳:IgG-κ阳性35.54g/L;血免疫球蛋白测定:IgG37.54g/L,κ轻链7.24g/L,λ轻链0.49g/L;24小时尿轻链:κ轻链340mg/24小时,κ / λ10.7。

其他血液学检查:血钙2.1mmol/L;肌酐89umol/L;血红蛋白89g/L;β2微球蛋白7.4mg/L;白蛋白32g/L;LDH278U/L。

PET-CT:多骨骼骨质密度不均匀,FDG代谢不均质性增高,符合MM图像表现;双侧脑白质区缺血变性灶


1663125764304981.png

图1. 基线PET-CT检查


颅脑MR及增强右侧蝶骨翼及颅骨多发占位,结合病史,多发性骨髓瘤可能性大;脑内多发缺血变性灶、软化灶;双侧丘脑区陈旧性出血灶可能;脑萎缩。


2.png

图2. 2022年4月9日 颅脑MR及增强检查


临床诊断

MM(IgG-κ型,D-S分期Ⅲ期;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Ⅲ期)、髓外浆细胞瘤(CNS累及)、ECOG 3分;肺部感染;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恢复期;骨血管瘤;肝囊肿。


既往治疗方案及疗效


➤2022年4月28日 给予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地塞米松1个疗程。

➤患者右侧肌力有所改善,可下地站立。

➤M蛋白检查:M蛋白含量降低(如图3所示)。


3.png

图3. M蛋白含量在基线、化疗1疗程后的比较


既往方案疗效总结:患者既往接受1个疗程化疗后,肌力症状有所改善,M蛋白降低。


联合塞利尼索的治疗方案及疗效


➤2022年5月19日 给予患者塞利尼索(60mg po qw)联合达雷妥尤单抗(16mg/m2 qw)和地塞米松(20mg qw)方案。

➤患者右侧肌力改善,可下地站立,行走200米,生活可部分自理。

➤M蛋白检查:M蛋白含量降低(如图4所示)。


1663125923243293.png

图4. M蛋白含量在基线、化疗1疗程后、塞利尼索联合方案治疗后的比较


➤CSF检查:细胞学检查阴性,白细胞 0/ul,M蛋白阴性;CSF流式细胞学检查阴性,未见异常浆细胞变型。

➤颅脑MR及增强:病变较前片(2022年4月9日)缩小(如图5所示)。


5.png

图5. 左:2022年4月9日 右:2022年7月19日 颅脑MR及增强检查结果


血液学疗效评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髓外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R)。


总结


该患者为累及CNS的高龄MM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接受1个疗程化疗后,进行塞利尼索联合治疗,最佳疗效评估达VGPR,病变较前缩小,肌肉功能缓解。


刘娜教授用药体会


刘娜教授:本病例为高龄MM患者,浆细胞瘤累及CNS,导致了一系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临床症状,如右侧肌无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患者因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体能状态较差,对化疗的耐受性不佳,在本次入院前使用硼替佐米时发生了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综合以上因素,从改善患者身体机能以及提高患者药物耐受性的角度出发,考虑给予其高效且低毒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首先,给予该例患者1个疗程的抗CD38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方案,患者右侧肌力有所改善,可下地站立,M蛋白含量也有一定程度降低。为了能使患者获得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结合塞利尼索可显著延长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小鼠生存时间的这项基础研究结果2,在随后的治疗中,为本例患者提供了塞利尼索联合达雷妥尤单抗和地塞米松方案。经此治疗后,患者最佳疗效评估达VGPR,PET-CT显示,患者颅内病灶较前缩小;血液和脑脊液M蛋白检测均为阴性;且患者肌肉功能得以显著改善,部分生活可自理。


对于累及CNS的M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全新作用机制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塞利尼索,通过直击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或有望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王鲁群教授点评


王鲁群教授: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通常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病、脊髓压迫等,病因主要包括骨折伴椎体压迫、累及颅底和其他骨区域、代谢变化(高钙血症尿毒症和高血症)等,也与治疗相关药物毒性有关3。但MM患者CNS浸润较为少见,患病率为1%,且出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发生率均较高,这对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有所影响。此外,累及CNS的MM患者预后较差,诊断后2年死亡率为75%4。对于此类患者,目前常用的治疗策略包括鞘内注射、局部放疗、全身化疗等,但效果有限。对于高龄、体能状况不佳的患者而言,常因无法耐受化疗毒性而导致依从性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临床上,除了需要尽早明确诊断外,亟需新型、高效、低毒、能穿过血脑屏障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现状。


作为首款口服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可与XPO1选择性结合,从而抑制其活性,通过多条通路介导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MM疾病发展,且塞利尼索作为分子量为443.3kd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能够有效穿过血脑屏障,是累及CNS的M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考虑的新型药物。前期的STORM研究5和BOSTON研究6均验证了塞利尼索与多种药物联用治疗R/R MM,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本例CNS累及的MM患者,由于合并了较多基础疾病,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前线治疗时即给予其联合塞利尼索的无化疗方案。用药后的疗效评估显示,患者不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M蛋白也显著降低,MRI示颅内病灶缩小,最佳疗效评估达VGPR。可见,塞利尼索联合方案的前线使用可为累及CNS的MM患者带来疗效获益,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论证,为这部分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1663126128874722.jpg

王鲁群 教授

山东大学内科学/齐鲁医院血液科 教授,医学博士 

亚洲骨髓瘤网(AMN)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骨髓瘤与浆细胞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学学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组长


1663126163116356.png

刘娜 教授

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

MD, PhD, 山东大学

主持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

研究方向:恶性血液病发病、耐药机制研究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


参考文献:

1.陈丽娟, 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多发性骨髓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白血病·淋巴瘤,2018,27 (8): 489-492.

2.Jiménez I, et al. J Neurooncol. 2020 Aug;149(1):13-25.

3.Dias ALMS, et al. Multiple myeloma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experience of a Brazilian center. Rev Bras Hematol Hemoter. 2018 Jan-Mar;40(1):30-36.

4.Jurczyszyn A, et 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by multiple myeloma: A multi-institu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72 patients in daily clinical practice. Am J Hematol. 2016 Jun;91(6):575-80.

5.Ajai Chari, et al. Oral Selinexor–Dexamethasone for Triple-Class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 2019 Aug 22;381(8):727-738.

6.Sebastian Grosicki, et al. Once-per-week selinexor,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versus twice-per-week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BOSTON):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 2020 Nov 14;396(10262):1563-1573.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