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 15:14:43来源:医脉通阅读:29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当地时间9月9日-13日在巴黎召开。9月10日,血液肿瘤口头报告专场(Proffered Paper session)上,多项研究结果公布。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岑洪教授报告了一项应用PD-1基因敲减的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Ⅰ期研究的初步结果,医脉通特邀岑洪教授接受采访,谈谈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及意义。
医脉通:您和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探索了PD-1基因敲减的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并入选了今年ESMO年会的Proffered Paper部分,能否请您介绍下这项研究的背景,以及为什么考虑进行PD-1基因敲减?
岑洪教授:目前CAR-T在B细胞淋巴瘤、
PD-1是一个免疫监测点,在CD4+和CD8+ T淋巴细胞上表达,肿瘤细胞上常常表达PD-L1。PD-1/PD-L1结合可以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T细胞凋亡,影响CAR-T细胞的疗效。多项研究证明阻断PD-1/PD-L1轴可有效增强CAR-T细胞的功能。然而,该策略主要在体外进行了研究,另外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完全敲除PD-1后细胞不能扩增也不能生长,而敲减PD-1的CAR-T细胞则能够在体外很好的扩增,不影响CAR-T细胞的抗肿瘤特性,但PD-1敲减的CAR-T细胞尚未在临床上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我们设计了短发夹RNA(shRNA)介导的PD-1基因敲减的CAR-T细胞,使CAR-T细胞上的PD-1表达水平降低,减少与肿瘤细胞上PD-L1结合,减少T细胞的耗竭,以期使CAR-T细胞在体内存活时间更长,达到更好的杀瘤作用。
医脉通:能否请您解读下这项研究的结果?
岑洪教授:该研究是一项单臂、Ⅰ期研究,探索了PD-1基因敲减的靶向CD19 CAR-T细胞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共纳入16例患者,12例为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
医脉通: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1基因敲减的靶向CD19 CAR-T细胞在白血病中的疗效并不是十分理想,请结合CAR-T的临床应用现状,谈谈您的看法?
岑洪教授:针对于CAR-T细胞的疗效,首先靶点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在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中探索最多的靶点就是CD19,靶向CD19 CAR-T细胞可使部分B细胞淋巴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根治。但在
其次是CAR-T细胞能否在体内与肿瘤细胞接触从而起到杀伤作用。为什么CAR-T细胞对实体瘤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我认为除了没有很好的靶点外,关键是CAR-T细胞不能完全地和肿瘤接触,从而攻击它。因为在实体瘤微环境中,CAR-T细胞很难和肿瘤细胞接触,另外,即使产生接触,在实体瘤微环境中杀伤能力可能也会很弱,所以疗效较差。当然相关研究还在继续,所以任重道远,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进展。
岑洪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教研室主任,肿瘤内科主任,淋巴血液及儿童肿瘤内科主任
广西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西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常委
广西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擅长淋巴血液肿瘤诊断和治疗,对
发表SCI收录论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卫生厅重点课题和教育厅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