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18:28:0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年9月15日,是第19个“世界淋巴瘤日”。
人口老龄化加剧,淋巴瘤发病率上升
淋巴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7.1~15/10万人,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于第8位。年发病人数约15万人左右,五年累计超过60万人。
近十年来,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淋巴瘤发病率可能将与欧美国家持平,可能增加至20/10万人左右(大约为30万/年左右)。因此,淋巴瘤的诊疗措施及研究进展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
新药涌现,淋巴瘤疗效不断改善
血液淋巴系统肿瘤(淋巴瘤、白血病、
目前淋巴瘤治疗的方法除了化疗、放疗之外,还有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及细胞药物等免疫治疗新型疗法。近年来涌现了诸多新药,如CD30抗体偶联药物、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双特异性抗体、PD-1/PD-L1抑制剂以及CAR-T疗法等。同时,Chemo-free,即无化疗方案的出现,也给更多无法耐受免疫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治疗选择,使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显著改善,已成为临床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走中国特色之路,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创新
淋巴瘤的治疗疗效是非常好的,它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中国淋巴瘤的防治,在近20年来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创新和贡献,目前我们在中心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都有了淋巴瘤的亚专科。但我们统计了全国各地的淋巴瘤亚专科的5年无病生存率,中国明显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欧美国家5年无病生存率可以达到60%-75%左右,我国北上广和中心城市的淋巴瘤5年无病生存率和欧美国家相差不大,在60%左右,但从全国的统计数据来看,5年无病生存率只有37%,远低于欧美国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地域广阔,规范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高15%,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全国淋巴瘤规范化治疗水平。只有规范治疗才能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才能使患者获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从2006年开始建立了CSCO淋巴瘤临床诊疗指南,目前已经更新到了2022年版。同时,我们还对医生和患者进行培训,做好医教和患教。让医生了解规范化治疗,同时告诉患者淋巴瘤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引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全程化的治疗管理。只有遵循指南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才是提高淋巴瘤临床治愈率的主要办法。
另外,中国已经进入了创新药物时代,只有创新才能有肿瘤治疗的未来,只有创新药物才能使肿瘤患者活得更长,获得治愈的希望。现在我们提倡减少仿制药(Me-too),开展First-in-class的创新药道路。目前,中国只是创新药的春天,距离秋收的季节可能还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任重而道远。但我觉得也不需要着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未来淋巴瘤的治疗,肯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和新靶点的药物,希望能找到治疗致病基因、致病蛋白的药物,期待在未来能通过一种方法来治愈淋巴瘤,这是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的目标。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护理学组名誉顾问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