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9 09:41:33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当地时间9月9日-13日在巴黎召开。9月12日,在血液肿瘤Mini Oral专场上,多项研究结果公布。山西省肿瘤医院关涛教授报告了一项ctDNA在新诊断
医脉通:恭喜您和团队的研究“ctDNA在新诊断DLBCL中的临床价值的回顾性分析”入选了2022 ESMO的Mini Oral部分,首先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ctDNA,ctDNA检测与PET-CT相比有何优劣势?
关涛教授:说到循环肿瘤DNA(ctDNA),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就是游离DNA,游离DNA在外周血血浆中稳定存在,它是细胞在凋亡后释放到外周血的DNA分子,当人体发生肿瘤时,肿瘤细胞死亡后的DNA同样也会释放到外周血,这种释放到外周血的肿瘤来源的DNA分子就是循环肿瘤DNA。
PET-CT对于DLBCL治疗前的评估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而ctDNA同样具有治疗前判断预后和治疗后判断疗效的作用,它的优势在于更能反映肿瘤在体内的整体情况,弱化了肿瘤在体内组织来源异质性的问题;ctDNA所携带的基因信息也可以用于DLBCL的精细化分子分型、靶向药物的选择以及疾病转化的判断等等;此外,ctDNA的方法学更为敏感,目前常用的ctDNA检测方法包括靶向测序、数字PCR等,这些方法可以使检测敏感性达到10-5-10-6,也有病例报道,ctDNA可以在PET-CT诊断前2个月发现淋巴瘤复发。当然,ctDNA的应用也有其劣势,最主要的是标准化(方法学)检测的问题,以及还需要做更多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以保证ctDNA可以用于临床,帮助到医生和患者。
医脉通: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结果如何?ctDNA在新诊断DLBCL中有何临床价值?
关涛教授:ctDNA至少能提供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基因改变的信息,包括基因突变、易位、短片段的缺失和扩增等;另一方面是基因定量的信息,定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这项研究选择的是VAF平均值,即突变频率的平均值。该研究结果证明ctDNA定量可以反映治疗前DLBCL肿瘤负荷,与一些常见的预后指标密切相关,如IPI评分越高,VAF平均值越高,Ann Arbor分期越高,VAF平均值越高;同时发现LDH高的患者、骨髓浸润的患者和有大包块的患者,VAF平均值均较高。另外VAF平均值还可以判断预后,VAF平均值高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差于VAF平均值低的患者。
我们还发现了PCLO基因的临床价值,在我国,PCLO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非常高,超过30%,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数据。同时PCLO基因突变还具有预后判断的意义,有PCLO基因突变的患者生存差于没有PCLO基因突变的患者。
总之,治疗前ctDNA的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以用作判断肿瘤负荷,预测治疗反应和预后。
医脉通:目前,ctDNA在其他瘤种方面还有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您对ctDNA及其他液体分子标记物未来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有何展望?
关涛教授:ctDNA在其他瘤种也有很多探索性的研究,如
ctDNA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还有很多领域可以探索,除了遗传学信息,ctDNA还包括很多表观遗传学信息,比如甲基化,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表达的扰动或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如果能从ctDNA中探索表观遗传学信息对临床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循环血液中除了循环DNA分子,还包括其他液体
关涛 教授
分子生物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实验室负责人,专业于
山西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山西省医师协会细胞免疫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山西省女医师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山西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
山西省免疫学会内分泌代谢免疫学委员会常委
山西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流式联盟(CFCF)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瘤学组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