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DKD基础研究突破,巨噬细胞是DKD治疗的新靶点?

2022-09-21 15:45:08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长期以来,糖尿病肾病(DKD)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并不明确,涉及多种机制。虽然,DKD通常不被归类为炎性肾小球疾病,但是,最近的证据表明,炎症是DKD发生和发展机制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巨噬细胞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然而,究竟是哪些巨噬细胞在肾脏浸润和常驻,进而引起DKD的呢?


2022年9月12日,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kidney international上发表了有关DKD的基础研究,该研究表明,巨噬细胞(CD45+)在DK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早期巨噬细胞亚群的基因表达、极化和成熟表型是发生动态变化。这种发现可能改变DKD的治疗逻辑,并开发新型治疗靶点。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动物模型研究,选用患有1型糖尿病的OVE26小鼠,每2周监测一次血糖和体重,若空腹血糖>300mg/dL,则确诊糖尿病,为糖尿病小鼠。对照组则为,老鼠月龄为3个月和7个月的同窝雄性幼鼠。


获得小鼠肾脏后,研究处理并分离CD45,对单个细胞进行机器测序,观察其基因表型。主要结果为小鼠肾脏中不同免疫细胞的类型、DKD早期巨噬细胞是否有转录抑制性以及免疫细胞是否发生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


scRNAseq分析确定了小鼠肾脏中不同免疫细胞的类型,在获得了3月龄和7月龄小鼠肾脏后,研究人员发现了11种免疫细胞簇,被识别为巨噬细胞、树突细胞、T细胞、B细胞等。与正常小鼠相比,OVE26小鼠肾脏中常驻巨噬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群有小幅度增加。因此,巨噬细胞(CD45)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在亚组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巨噬细胞的促炎或抗炎基因特异性表达增多。进一步分析表明巨噬细胞的激活和分化状态与疾病发展的时间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表达倾向于像未分化的表型转变,但是M1样炎症表型增加。通过RNAseq样本的去卷积分析和活检组织免疫染色,基本确定了巨噬细胞的转录与DKD的发展过程有关,并呈现动态巨噬细胞表型的改变。


讨论


最近,一系列研究都表明免疫细胞和炎症与DKD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清除或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活化对于DKD的进展有关键作用。此外,本研究表明M1样巨噬细胞参与了DKD,并占据主导地位,增加了肾损伤。相反,M2样巨噬细胞是具有相反的抗炎作用,并能修复肾损伤。


在本研究中,M1和M2样表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与对照小鼠相比,DKD小鼠的M1样炎症表型增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M1样巨噬细胞的占比会逐渐增多,并且也有许多巨噬细胞处在极化和分化的中间阶段。该研究结果表明,M1样巨噬细胞的分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提供了免疫细胞亚群的信息。总的来说,本次研究对DKD发病机制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并为未来治疗靶点提供了基础信息,并有利于DKD的防治。


参考文献:1.Fu J, Sun Z, Wang X, et al. The single-cell landscape of kidney immune cells reveals transcriptional heterogeneity in early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ernational (2022) sep,12.1-s2.0-S0085253822007153-main.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