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量表工具众多,究竟如何识别双相障碍伴快速循环?

2022-09-19 18:4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快速循环(Rapid Cycling)指在先前的12个月内至少有4次符合躁狂、轻躁狂或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心境发作,是双相障碍病程的一种临床特征而非疾病亚型。自从1974年Dunner和Fieve里程碑式提出了术语“快速循环”以来,双相障碍伴快速循环的概念经历多年演化[1]


▶ 1974年,快速循环被定义为每年之中躁狂或抑郁发作至少4次以上,但未说明两次发作间缓解期时间的长短,也未指出发作顺序是由躁狂、轻躁狂转至抑郁发作或是相反的转换。


▶ 研究用诊断标准(RDC):先前1年至少4次重性抑郁、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之间至少需要8周以上的欣快期分隔,或情感状态从一个极端转至另一极端(躁狂、轻躁狂至抑郁或相反)才视为一次新的发作。


▶ DSM-IV诊断标准:与RDC不同,规定两次发作间的间隔为至少有2个月以上的部分或完全缓解。


在最新的DSM-5诊断标准中,进一步指出[2]


▶ 伴快速循环特征要求各次发作被至少2个月的部分或全部缓解区隔,或转换到相反极性的发作(例如,从抑郁发作到躁狂发作)。

▶ 这些发作可以以任何的组合或顺序出现。这些发作必须符合重性抑郁、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病程或症状数量的诊断标准,必须被一段时间的完全缓解或转换到相反极性的发作区隔。


▶ 躁狂和轻躁狂发作被作为同一极性。


▶ 除了出现更频繁,这些发作在快速循环模式和非快速循环模式中并没有区别。


▶ 确定为快速循环模式的心境发作,应排除由物质(例如,可卡因、皮质类固醇)或其他躯体疾病直接导致的发作。


临床上,快速循环特征是双相障碍的一种转换阶段,容易与混合状态混淆。作为区分,DSM-5将混合特征定义为躁狂发作期间出现3种或以上抑郁症状,或抑郁发作期间出现3种或以上躁狂症状(图1)[3]


图1 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和混合状态的示意图[3]


双相障碍患者常见快速循环状态,一项系统性评价显示,双相障碍患者伴快速循环特征的终身患病率达25.8%-43%[4]。与不伴快速循环的患者相比,伴快速循环特征的双相患者与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和病程延长相关。筛查快速循环十分重要,并应在可能时解决可能导致或加剧循环的因素,如抗抑郁药、物质滥用和相关医学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3]


伴快速循环特征的双相障碍的治疗关键在于阻断循环发作。总的来说,目前快速循环治疗的循证证据有限,由于没有证据支持任何特定药物在快速循环阶段治疗急性抑郁发作,因此应根据急性期和维持期药物的有效性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5]


▶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导致快速循环,此类患者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 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RCT研究证据说明心境稳定剂有效;


▶ 丙戊酸盐在开放性研究中显示有效,在单用心境稳定剂长期治疗时,可作为首选;


▶ 既往碳酸锂单药治疗快速循环发作的研究早期脱落率较高,缺乏说服力;而碳酸锂联合丙戊酸盐时也未显示良好的疗效,同样存在耐受性差、缺乏疗效以及早期脱落率较高的问题(2级证据);


▶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快速循环患者的RCT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早期脱落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使其所得结果的价值下降。


总的来说,伴快速循环特征的双相障碍代表了一种快速转换的临床状态,每年需满足至少4次心境发作。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特征,伴快速循环的双相患者症状更重、病程更长,管理难度更大。伴快速循环特征的双相障碍的治疗关键在于阻断循环发作,解决可能导致或加剧循环的因素(如抗抑郁药)。目前快速循环治疗的循证证据有限,中国指南指出丙戊酸盐可作为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Maj M, Pirozzi R, Formicola AM, Tortorella A.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four alternative definitions of rapid-cycling bipolar disorder. Am J Psychiatry. 1999;156(9):1421-4.

2.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2013.

3. Malhi GS, Bassett D, Boyce P, Bryant R, Fitzgerald PB, Fritz K, et al. Royal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ood disorders.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15;49(12):1087-206.

4. Carvalho AF, Dimellis D, Gonda X, Vieta E, McLntyre RS, Fountoulakis KN. Rapid cycling in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Psychiatry. 2014;75(6):e578-86.

5.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2015.


注意:除非其他治疗无效或不耐受, 丙戊酸不宜处方给女童、女性青少年、育龄期妇女或妊娠妇女,详见丙戊酸安全信息更新页。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