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丹麦科思莫斯贫血管理卫星会成功举行——异麦芽糖酐铁突破补铁局限,一次足量安全

2022-09-27 00:39:06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聆听血液之音,感知生命律动,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于2022年9月23-2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召开。群贤毕至,共论出凝血疾病、血液肿瘤等相关领域前沿进展。


贫血是血液领域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其中缺铁性贫血(IDA)给我国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临床急需探索更为高效的治疗方案。聚焦需求,恰逢盛会,9月24日,丹麦科思莫斯 · 血液管理卫星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分享IDA治疗新进展。医脉通特整理会议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立足现状,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需求仍亟待满足


2021年WHO报告显示全球贫血患者数量高达23.6亿,其中主要类型为IDA。其常见的症状不仅仅是头晕、乏力、气短、注意力不集中等,更会对患者全身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增加认知障碍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围术期死亡风险、早产、孕妇抑郁风险等。


1664210626176466.png

图1 付蓉教授分享缺铁性贫血现状及危害


目前尽管临床多个学科加强了对IDA的关注,相继制定如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指南、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等相关共识或指南,然而贫血患者的治疗程度仍严重不足,治疗率低,依从性差,临床需求亟待满足。


析理辩本,IDA治疗急需制剂创新,突破补铁局限


IDA可能与铁需求增加、铁摄入减少、肠道铁吸收减少、慢性失血等多种原因有关。


1664210656965171.png

图2 付蓉教授分享传统静脉铁剂的局限性


目前IDA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消除病因,足量补铁,通常50~70kg的成年人需补充1000mg或以上元素铁,保证机体能够合成血红蛋白,使体内铁的贮存量达到正常水平。指南推荐的补铁制剂主要包括口服铁剂和静脉注射铁剂。传统的第二代静脉铁剂,受稳定性限制,铁结合不够紧密导致不稳定铁释放,从而不能单次大剂量给药,患者需多次小剂量给药,从而使患者面临更多次的输液反应风险,同时导致依从性下降,治疗不足等问题,临床一直在探索更为高效、安全的补铁方式。


创新引领,异麦芽糖酐铁为IDA治疗带来高效安全选择


国内外指南对静脉铁剂的应用均作了相应推荐。围术期贫血与铁缺乏国际共识(2017)推荐静脉铁剂口服铁剂无效或不耐受及6周内计划手术的铁缺乏患者为一线选择。国内静脉铁剂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指出,无需频繁就诊的患者可以选择输注1-2次的铁剂,如异麦芽糖酐铁。


1664210711904452.png

图3 付蓉教授分享异麦芽糖酐铁治疗优势


异麦芽糖酐铁是最新一代静脉铁剂,采用了创新矩阵式纳米结构,稳定性更好,不稳定铁更少,解决了第二代静脉铁剂由于不稳定铁毒性而无法一次性足剂量给药的问题,从而带来革新的治疗方案可实现一次静脉滴注≥1000mg(不超过20mg/kg体重),输注15-30分钟即可完成治疗


研究显示,1次异麦芽糖酐铁1000mg比5次蔗糖铁200mg更快提升血红蛋白,且严重输液反应风险更低,突破二代铁剂的治疗局限,对难以频繁就医、住院天数受限无法足量补铁,或需要快速达到手术指征的患者而言,异麦芽糖酐铁提供了一种更为确定、便捷、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会议总结


1664210759856504.png

图4 张曦教授作精彩总结


会议主席张曦教授付蓉教授的精彩分享进行了总结,表示IDA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疾病,但大家对该病的认知严重不足,且既往IDA治疗时,因静脉铁剂治疗受低剂量高频次的局限,不能一次纠正铁缺乏。异麦芽糖酐铁的出现为IDA患者带来更为高效、便捷、安全的新型治疗方案。期待未来进行更多临床探索,积累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推动静脉铁剂的临床规范化应用。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