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CSH | 论道血液前沿,探索未来格局!奋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创辉煌,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盛大召开!

2022-09-26 23:42:35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聆听血液之音,感知生命律动,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于2022年9月23-2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召开。


1.png


2.png

会议现场


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是全国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会议,是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最重要的学术活动,既为活跃在科研前沿的血液学家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也是对国内血液学发展最新成果的一次检阅。本次会议以“尊重、传承、协作、创新”为主题,特邀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施一公院士陈国强院士邵峰院士中国工程院王振义院士曹雪涛院士陈赛娟院士领衔开讲,众多国内知名领域内专家学者出席并作大会报告,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共话血液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医脉通特整理大会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大会开幕式


3.png

赵维莅教授主持开幕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主持下,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德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院士上海市医学会徐建光会长中华医学会王大方副秘书长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中国的血液学研究产生了诸多引领世界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精准诊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我国血液学临床专家和科学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显著提高了血液病的诊疗水平。血液学涉及到人类众多疾病,是现代生物技术最主要的突破口和应用领域之一,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对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多年来,我国血液学工作者在白血病诱导分化、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领域作出了国际公认的开拓性的应用,体现了我国医学发展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为鼓励创新,本次大会共有300多场学术报告,不仅在会议摘要中遴选出CSH荟萃论文,还新设立了一系列创新论坛,聚焦基础前沿、精准诊疗、交叉协作、科研方法与产品开发,开启视野,碰撞思维,以及推动在更多领域实现从追赶、引领到跨越。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4.png

赵维莅教授致辞


5.png

吴德沛教授致辞


6.png

宁光院士致辞


7.png

范先群院士致辞


8.png

徐建光会长致辞


9.png

王大方副秘书长致辞


探索不止,共话衰老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介绍了对老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的若干思考。陈院士表示,老年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患者的70%,但临床试验只占25%。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而言,其患者5年生存率在55岁以后急剧降低,老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防治势在必行。而老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防治具有手术治疗恢复周期长、药物治疗耐受性低等特殊性,亟待研发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特异诊断标志物、靶向化合物、免疫治疗药物等。


10.png

陈竺院士作精彩报告


冲云破雾,共探免疫炎症新机制及新型免疫药物研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南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治疗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曹雪涛院士阐述了免疫炎症新机制及新型免疫药物研制。天然免疫与炎症反应是一把双刃剑,有效适度地平衡调控天然免疫与炎症反应的发生与终止是免疫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癌细胞hnRNP-A2B1促进癌症进展,开发以hnRNP-A2B1为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AIR(A2B1靶向干扰素),提高癌细胞免疫原性,重编程肿瘤微环境(TME),可将促肿瘤hnRNP-A2B1转换为抗肿瘤hnRNP-A2B1,为有效控制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药物研发靶标。


11.png

曹雪涛院士作精彩报告


奋楫争先,聚焦中国成人白血病诊疗登记系统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肖志坚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工程院陈赛娟院士汇报了中国成人白血病诊疗登记系统进展。我国成人AML患者(non-M3)的5年OS率为33%,ALL患者的5年OS率在40%左右,与国际治疗水平相当。但老年AML患者的5年OS率不到20%,需要更加关注老年患者的治疗。基于基因组学的精准诊疗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白血病专病数据库已显示出基于分子分型诊断和治疗的优势,对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早防早诊早治、提高白血病防治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12.png

陈赛娟院士作精彩报告


荣誉致敬时刻


在大会荣誉致敬时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首先表示,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血液学有记录的发展史共42年。在这42年中无数的血液学的前辈为新中国血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取得了无数令人赞叹的成就。他们的成就为今天血液领域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德沛教授宣读了荣誉致敬名单。


13.png


14.png


15.png

荣誉致敬名单


砥志研思,探讨MEITL合并NK细胞克隆性增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中国工程院王振义院士以病例引入,解析了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与自然杀伤(NK)细胞增生及克隆性增生、NK/T细胞淋巴瘤、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和临床表现,并明确了MEITL合并NK细胞克隆性增生的诊断,分析了减量经典方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的治疗效果,2周后白细胞计数从治疗前0.44×109/L上升至2.6×109/L,中性粒细胞水平从治疗前接近0上升至2.37×109/L,但后期复发,指出了MEITL合并NK细胞克隆性增生治疗的探索方向。


16.png

王振义院士作精彩报告


笃行不怠,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施一公院士分享了“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的专题报告,举例介绍了基础研究如何推动临床和药物研发,详细介绍了阿尔兹海默症(AD)中载脂蛋白E(APOE)对绝大多数AD患者的影响,揭示了APOE对神经元的胆固醇代谢进行重编程的机制以及这种代谢调控对神经元功能特别是学习记忆过程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APOE4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机制,最后强调了推动医药发展需要基础结合临床。


17.png

施一公院士作精彩报告


精益求精,共论FBXO22和白血病生成的关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中国科学院陈国强院士剖析了FBXO22和白血病生成的关系。PTEN是一个强效抑癌基因,细胞核内的PTEN主要介导其磷酸酶非依赖功能。在多种肿瘤进程中存在核PTEN蛋白表达减少,但细胞核内PTEN比细胞浆中PTEN更不稳定,更易被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FBXO22可以促进核PTEN的泛素化,特异调控核内PTEN稳定性,而不影响浆PTEN,并且能通过抑制核PTEN下游信号通路发挥促肿瘤作用,为以激活PTEN为靶标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依据。


18.png

陈国强院士作精彩报告


勇立潮头,细胞焦亡角逐抗肿瘤新未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邵宗鸿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开彦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邵峰院士分享了细胞焦亡在抗肿瘤领域的新突破。细胞焦亡在抗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身性细胞焦亡是导致脓毒症败血症)的关键机制,脑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介导了细菌感染或炎症反应中BBB的破坏。细胞焦亡被重新定义的核心特征是Gasdermin家族膜打孔蛋白的活化,可以诱发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Gasdermin家族中的GSDMD是开发针对脓毒症药物的新靶点,抑制GSDMD能阻断所有由炎症小体活化导致或贡献的包括NLRP3在内的炎症性疾病。


19.png

邵峰院士作精彩报告


结语


奋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创辉煌!本次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在线上线下成功举办,众多著名血液病专家云集,聚焦血液领域发展,深入地探讨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诸多内容,共襄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这一盛事,希望未来在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进一步激发血液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建立合作共赢机制,打造和完善我国血液学科技创新的体系,用优质的医疗服务汇集更多的患者,不断推动血液学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更大的贡献。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