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马军、朱军教授:新型抗CD20单抗瑞帕妥单抗重磅上市,为淋巴瘤治疗再添新力量

2022-09-26 23:17:09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随着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和进入临床,淋巴瘤患者整体生存状况已有显著改善,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已成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等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标准。恰逢淋巴瘤治疗发展日新月异之时,我国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抗CD20单抗——瑞帕妥单抗(安平®)重磅上市,为淋巴瘤治疗再添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新选择。值此之际,医脉通诚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接受采访,基于淋巴瘤诊疗现状,分享瑞帕妥单抗上市的意义以及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



医脉通:淋巴瘤是血液肿瘤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临床关注。作为一名血液人,您在血液肿瘤领域耕耘多年,见证了淋巴瘤领域的发展历程,能否请您谈谈我国淋巴瘤领域现状?


马军教授:淋巴瘤在过去被视为不可治愈的疾病,又称淋巴癌,近年来已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里进展最快的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于第8位。近两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7.1-12/10万人,年发病人数约有10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30年发病人群将达到20-30万。近20年来淋巴瘤的治疗进展突飞猛进,出现了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免疫化疗、靶向治疗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新型疗法,明显改善了淋巴瘤患者生存。


然而,我国淋巴瘤的治疗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仅有北上广等相对发达的地区以及中心医院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达到62%左右,大约与欧美国家相当(美国为72%左右)。据我和朱军教授统计,全国淋巴瘤患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由2003年的30%,至2020年才达到37.6%,因此要达到2030年五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1,任重而道远。由于我国很多地区的医疗条件不足,规范化诊疗的普及势在必行,我和朱军教授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继续教育能力建设中心联合,将全国388个淋巴瘤亚专科联合推广规范化诊疗,以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率。


朱军教授:淋巴瘤是非常复杂的疾病,B细胞淋巴瘤占其中将近80%甚至更高。20多年前,抗CD20单抗的出现,改变了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格局。自2000年在中国上市以来,抗CD20单抗尽管疗效可观且安全性良好,但由于药品价格较高,可及性较低,迄今为止不到50%的中国患者能接受其治疗。此次国产新型抗CD20单抗瑞帕妥单抗的上市,丰富了免疫靶向治疗选择,将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可及性。


医脉通:靶向药物在淋巴瘤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抗CD20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已成为DLBCL、FL等的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金标准。瑞帕妥单抗的上市又为抗CD20家族再添新生力量,能否请您谈谈对此的感受?


马军教授:以抗CD20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是国际上淋巴瘤治疗的金标准方案,免疫化疗开创了B细胞淋巴瘤治愈的新纪元。今天,国内首创新型抗CD20单抗——瑞帕妥单抗上市,其疗效与利妥昔单抗相当,但安全性可能更好一些,间质性肺病(总体ADR 2.9% vs 9.1%,P=0.01)和肺部炎症(总体AE 9.5% vs 19.0%,P=0.01)发生率显著降低2,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优势,改变了抗CD20单抗单靠进口、单靠生物类似药的局面,给中国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期待瑞帕妥单抗上市以后的真实世界研究和Ⅳ期扩大研究提供更多有效性、安全性数据,让我们中国患者获益,这是我们的目标。生命至上,生命高于一切,让淋巴瘤患者活得更长,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 ADR:不良反应;AE:不良事件


朱军教授:我国土地广阔,淋巴瘤患者总数比较大且分散在全国各地,因此需要更多新药为患者服务。近三年来新药不断涌现,新型抗CD20单抗瑞帕妥单抗已被证实疗效可观且安全性良好,上市后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希望瑞帕妥单抗的上市为适应症扩大、价格降低带来更多可能性,让更多淋巴瘤患者从中受益。


医脉通:淋巴瘤治疗领域发展日新月异,能否请您展望一下该领域的发展前景?您对中国创新生物制药企业有何期待?


马军教授: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创新药物出现,恶性肿瘤就没有治愈的可能。我国虽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药物创新方面仍然处于第三世界,距离Me too和Me Better药物逐渐减少、First in Class药物逐渐增多的目标,可能还差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药物创新有三个关键原则,分别为:(1)我国药企需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达到年收入的10%或20%以上;(2)不断研发First in Class药物;(3)加强临床研究团队的培养,在国际顶级的临床研究团队中,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占据了超过160个,而我国肿瘤和血液领域的总和未达30个。遵循这三个原则,必然迎来中国First in Class时代。


除新型抗CD20单抗外,神州细胞的创新药物还包括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目前已经应用于血友病的治疗,价格十分亲民。相信神州细胞有能力研发更多抗肿瘤靶点的创新药物,为血液系统肿瘤以及其它恶性肿瘤服务,推动我国创新药走向世界前列,也希望神州细胞在科学家和临床专家的指导下取得更多成绩,为成为国际一流的生物制药公司而努力奋斗。


朱军教授:20年来我国淋巴瘤治疗取得长足进步,在很多大型的淋巴瘤中心和大城市的血液肿瘤中心,患者五年无病生存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患者五年无病生存率达65%左右,其中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已提高至80%以上。今后,我们将遵循规范化诊疗的基本原则和路线,加强专科专病的发展、多学科合作以及淋巴瘤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见证新时代下新药、新方案的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相信随着国家的科技、医学研究、医疗技术和创新药物的发展,我国淋巴瘤患者更有希望治愈,也相信在全国同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癌症防治的目标!


马.png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主席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CSCO抗淋巴瘤联盟前任主席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

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

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

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朱1.png

朱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常务理事

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会长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

2.Yuankai Shi, Qingyuan Zhang, Xiaonan Hong, et al . Hematol Oncol. 2022 Jul 20.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