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CSH |赵维莅教授:畅谈DLBCL的现在和未来,感恩铭记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的每一个时刻

2022-09-27 22:30:1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类型复杂,异质性强,治疗原则各有不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类,已成为发病率逐年增长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9月23-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以“尊重、传承、协作、创新”为主题,特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共话血液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对DLBCL领域的现状与挑战、临床治疗难点、最新治疗进展与未来发展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医脉通:DLBCL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能否请您谈谈DLBCL的治疗现状和治疗难点?


赵维莅教授:DLBCL由于发病率较高,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直受到淋巴瘤领域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次CSH会议中,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CSH联合论坛也讨论了DLBCL目前的治疗瓶颈。DLBCL的诊断相对较规范,但在治疗方面,国内外仍在寻找与治疗相关的靶点。众多现代组学研究已使患者的基因组学数据得到了更清晰的展示,但如何能够落地于临床,用简单又快速的方法确定分子分型是目前面临的挑战。各大中心正积极地与产学研合作,研发一种能够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分子分型类别,从而进行靶向治疗的方法。瑞金医院也在Guidance-01的基础上启动了Guidance-02研究,在第一个疗程的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时确定患者的分子分型,再结合靶向治疗,提出相对更好的治疗方法。


随着新药不断上市,未来将集中于新旧药物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融会贯通,使复发难治的患者有治愈希望。


医脉通:随着精准诊断、分子分型和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DLBCL的治疗也在不断推进,您认为目前DLBCL治疗领域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药或新疗法?


赵维莅教授:目前,临床较关注BTK抑制剂等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西达本胺等表观遗传调控药物,同时,新靶向药物的研发也受到较大的关注。本次大会设有研发管线的创新会场,旨在让临床医生对现有的新兴的靶向药物有更深的了解。不仅如此,CAR-T疗法、双特异性抗体、PD-1靶点或新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基于免疫治疗的策略,将是DLBCL未来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此外,药监政策创新会场可以让临床医生更多地贴近国家药监局,为患者的创新治疗方案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医脉通:国内外研究人员一直在积极探索DLBCL的治疗方案和策略,您的团队也一直致力于研究DLBCL更好的治愈方案,能否请您谈一谈对近年来DLBCL治疗领域发展的感受以及对DLBCL未来治疗趋势的展望?


赵维莅教授:过去,临床上通过IPI分析,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危险分层,再使用R-CHOP方案治疗,后续复发时进行移植。现在,在靶向治疗、细胞免疫疗法和移植共存的情况下,仍然需要IPI分型,低危患者通过R-CHOP方案治疗可以获得治愈,中高危患者可以使用R-CHOP-X治疗方案,在不增加化疗的基础上提升疗效,同时也可以使用细胞免疫疗法或移植作为二线治疗方案,但最重要是如何在治疗前鉴别出患者适合哪种治疗方案,因此,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治疗将是DLBCL未来发展的趋势。


医脉通:首个国家重大的科研基础设施在瑞金医院的转化大楼已经正式落成,您的团队在转化医学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您对于国内各同行之间的交流互助有怎样的感受?


赵维莅教授:瑞金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专家的支持,国家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已有近两年,正是因为转化中心良好的平台,赋予了科学研究的翅膀,因此,临床医生能够将患者关注的问题转化成科学的理念。未来,基于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新策略的研发是需要关注的方向。同时,肿瘤与衰老的关系也受到关注,陈竺院士在大会上特别提到衰老与肿瘤的密切联系,从某种程度上看,DLBCL是老年性疾病,目前也在尝试用ChemoFree的方法治疗老年超高龄或不适合做化疗的患者,已取得初步成果,证实ChemoFree的方法能够使相当一部分的患者获得治愈,为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此外,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更重要的理念是和全国专家积极合作,用中国数据来回答世界问题。


医脉通:对于本次大会的盛大召开,您的团队功不可没,也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多位院士出席会议并带来精彩的报告,同时又为老一辈的专家设置了致敬仪式,对于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的感受?


赵维莅教授:我们团队一起举办过众多留有非常深刻印象的会议,但此次“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将铭刻在我心中,因为这个会议不仅有团队的努力,还有全国同道的支持,每一位主席、讲者以及支持血液发展的产学研同道,都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该会议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每个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项事业。我坚信血液大会是中国血液最高学术水平的体现,无论付出多大努力都非常值得,我们应该把中国血液专家丰硕的成果和极强的学术能力向大家展现,向全世界展现,这也是本次大会每位同道历经艰难、排除万难,共同努力的初心和决心。


1.png

赵维莅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技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常务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秘书长、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致力于淋巴细胞恶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NATURE GENETICS》、《BLOOD》、《MOLECULAR CANCER》、《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HEMATOL ONCOL》、《LANCET HAEMATOL》、《CLIN CANCER RES》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940分

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