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09:55:32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神经科医生都应能够识别和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由于其相对罕见、临床表现多样,不同于“常规”
本指南管理建议部分基于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指南,以及最近的欧洲卒中组织和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SO-EAN)指南。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根据专家意见或临床经验提出了建议。
CTV诊断
疑似有CVT的患者需要紧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确认诊断,CT或MR可直接显示血栓和/或静脉血流。任何实验室检查都不能排除CVT(表4)。
表4 CVT的神经影像特征
神经影像学
头部非增强CT扫描是一种有价值的首次检查(也是许多医院对疑似
ESO指南建议采用MR静脉造影或CT静脉造影来确诊。我们更喜欢将CT静脉造影作为“基于腔管”而非“基于血流”的方法:与
图5 空δ征
MRI是证明血栓物质存在最敏感的技术,使用T2 *加权梯度回波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图2D,图4D);血栓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因年龄而异,因此也有助于确定CVT的发病日期(表4)。MRI也是全面评估脑实质受累(缺血、出血、水肿、肿胀)的最佳技术。此外,据报道,血栓在DWI为高信号的窦再通率低。只有当CT静脉造影或MR静脉造影不能确定或怀疑有硬脑膜动静脉瘘时,才应使用DSA来确认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和CVT的关系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很少会使CVT复杂化,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在闭塞或再通过程中窦壁动静脉通路开放所致。相反,在动静脉瘘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CVT。无论二者关系如何,临床医生需要意识到这些病理可以共存,并且需要特殊的治疗。孤立的皮质静脉血栓通常在磁敏感加权序列上很容易看到,但诊断可能具有挑战性,偶尔也需要动脉DSA来确诊。
治疗
CVT一旦确诊就应立即治疗,包括快速抗凝治疗、病因治疗(如脱水、
1.抗凝治疗
支持CVT抗凝治疗的证据被广泛接受并指导临床实践。然而,这些证据较弱,数据来自于四项具有方法学缺陷的随机对照试验。在柏林进行的第一项静脉注射肝素治疗CVT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平均给药较晚,约4周)在中期分析显示,安慰剂组死亡率增加后提前停止。另一项试验(在荷兰和英国多个中心进行)在60例受试者中进行,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那屈肝素(
LMWH是CVT的首选抗凝治疗,也是基于有限的试验证据。一项包括66例CVT患者的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得出结论,全抗凝剂量的LMWH比普通肝素更有效,且大出血或死亡风险更低。虽然没有大型、高质量的随机试验,但ESO指南中推荐使用LMWH,这也是我们的标准做法;我们通常分剂量给药(即每24小时分两次给药),以将出血并发症的风险降至最低。
ESO指南建议肾功能不全患者或需要快速逆转抗凝治疗的患者(如即将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干预),应使用普通肝素。但LMWH的产品说明书并未将严重肾功能损害作为禁忌症。因此,对于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我们会减少LMWH剂量,并听取血液学专家关于剂量和抗Xa水平监测的建议。我们很少使用普通肝素,因为很难监测和确保治疗效果。出血性静脉
2.防止进一步静脉血栓形成事件
LMWH初始抗凝治疗之后进行长期抗凝,以预防进一步的静脉血栓形成事件;CVT复发的风险约为每年2%–7%,其他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约为每年4%–7%。目前指南建议在3-12个月内使用标准强度(目标INR 2.5,范围2.0–3.0)的口服
图6 CVT管理建议
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是维生素K拮抗剂的一种有效、安全和方便的替代药物,改变了
3.血管内治疗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血栓进展,改变血栓形成和溶解的平衡,而血管内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局部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或机械取栓来快速减少血栓负荷。小型非随机研究、病例系列和病例报告显示再通率为70%-90%,但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约为10%。最近发表的脑静脉血栓溶解或抗凝试验(一项旨在确定血管内治疗疗效的随机盲态试验)因无效而提前终止:在1年随访中,干预组22例患者(67%)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1,对照组23例患者(68%)为0-1(RR 0.99,95%CI 0.71-1.38)。死亡率或症状性颅内出血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我们很少考虑管在抗凝治疗后仍未改善或恶化的严重CVT病例中进行血管内治疗;它可能仅对急性血栓形成最有效,而不是所有的血栓形成。在考虑血管内治疗之前,我们建议对复杂病例进行全面的多学科讨论(神经科、神经放射科,有时也包括神经外科)。ESO指南建议,仅在治疗前风险较高且预后较差的患者中考虑血管内治疗。
4.颅内压升高的治疗
在CVT急性期,颅内压升高(由于占位性脑水肿、梗塞、颅内出血所致)和
治疗性腰椎穿刺术可降低CVT和孤立性颅内高压患者的颅内压,但是急性CVT的数据没有定论。腰椎穿刺对头部CT扫描无病变的患者是安全的,但对有脑疝风险的患者是禁忌。同样,无可靠的证据支持碳酸酐酶抑制剂,如
如果出现脑疝或中线移位(“恶性CVT”),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行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并有利于CVT的侧支静脉引流。由于尚未进行随机研究,因此证据仅限于单中心小型队列研究、病例系列和病例报告。观察数据表明,减压手术可以挽救生命;50%以上的患者中有良好结果,死亡率为15%–18%。尽管现有证据质量较低,但ESO-EAN强烈建议在其他情况良好的实质性病变和即将发生脑疝的患者中进行去骨瓣减压术。
考虑颅骨切除术的神经影像特征包括颞叶沟回疝、中线移位(>5mm)和脑疝引起的大脑后动脉区域缺血(易受局部占位效应和颅内压升高的影响)。颅内压持续> 20cmH2O也是手术的标准。偏侧颅骨切除术后抗凝的最佳时机尚不明确,据报告为24小时至8天。骨瓣通常在3-6个月后脑肿胀消退时修补。考虑到CVT偏侧颅骨切除术后幸存者功能不佳的概率大,在干预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至关重要。脑室分流似乎不能防止死亡或脑疝,因此不推荐用于治疗CVT中的颅内压升高。
5.癫痫发作
关于CVT癫痫发作的一级或二级预防的证据有限。对于既有症状性癫痫发作又有梗死或出血所致实质性损伤的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是合适的。有癫痫发作但无幕上脑损伤的患者或者有幕上损害但无癫痫发作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指南尚不一致。我们的做法通常是只治疗那些有癫痫发作临床证据的患者。治疗癫痫发作时,避免抗癫痫药物与抗凝治疗相互作用非常重要。没有证据表明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我们的实践基于当前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对于与水肿、梗死或出血相关的癫痫发作,治疗应持续至少1年。
预后
CVT通常预后良好,约75%的患者功能完全恢复;约15%的患者死亡或处于依赖状态。在急性期,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包括男性、高龄、意识模糊或昏迷、颅内出血、深静脉受累、感染和恶性肿瘤。尽管躯体功能恢复良好,但许多幸存者仍有抑郁或焦虑症状,或因
医脉通编译自:Ulivi L, Squitieri M, Cohen H, Cowley P, Werring DJ.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 practical guide. Pract Neurol. 2020 Oct;20(5):356-367. doi: 10.1136/practneurol-2019-002415. PMID: 3295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