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CSH|陈苏宁教授:新药新技术,助推AML个体化诊疗

2022-10-06 19:50:43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聆听血液之音,感知生命律动,2022年9月23-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以“尊重、传承、协作、创新”为主题,特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共话血液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苏宁教授为我们解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疗与新药进展。



医脉通:新药时代的来临,给AML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也给AML的“治愈”提供了更多机会。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下AML领域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药进展?


陈苏宁教授:AML的治疗格局从2017年起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新药的不断涌现为AML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值得关注的新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传统细胞毒药物的改良,例如CPX-351、米托蒽醌脂质体等,新型制剂的出现提高了AML患者的疗效,是非常重要的进步。第二类是特异性靶向药物的出现,包括FLT3抑制剂(米哚妥林、吉瑞替尼、奎扎替尼等)、IDH抑制剂(艾伏尼布、恩西地平)等,为一部分AML亚型患者带来了非常具有前景的治疗选择。第三类是泛靶点药物,如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国内多个药企也在推进国产BCL-2抑制剂的研发,值得期待。此外,MDM2抑制剂、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阿扎胞苷)、SMO抑制剂(glasdegib)等泛靶点药物也是AML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第四类是免疫疗法,包括靶向CD70、CD47、CD33等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都显示出较好的抗白血病活性和耐受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在AML的治疗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总体来看,越来越多的新药逐渐进入AML的临床治疗,改变了AML的整体治疗格局,未来我们还会拥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武器。


医脉通:在新药可及性越来越高的今天,AML的一线治疗相比传统化疗有了哪些改变呢?


陈苏宁教授:一系列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的获批上市,也使得AML的一线治疗开始发生变化。对于无法耐受高强度化疗或年龄较大的AML患者,以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对于年轻AML患者,BCL-2抑制剂正在进行相关探索,包括我们课题组在去年ASH会议上公布的研究显示,维奈克拉联合地西他滨一线治疗欧洲白血病网(ELN)高危年轻AML患者可使疗效得到明显提升。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的维奈克拉联合柔红霉素以及阿扎胞苷一线治疗年轻AML患者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不是所有的年轻AML患者都需要接受高强度的诱导治疗,年轻AML的治疗方案不再局限于标准的“3+7方案”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新药与传统治疗方案的结合,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结合,不同作用机制新药的组合创新正在改变年轻AML的治疗模式。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年轻AML患者的治疗将会更加细化和精准。


医脉通:请您谈谈您对未来AML治疗方向的展望?


陈苏宁教授:展望未来,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AML精准诊断。AML的诊断主要依赖以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MICM分型进行综合诊断。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的内涵已经从PCR拓展到DNA测序、RNA测序甚至单细胞测序,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为AML的精准诊断提供重要武器。其次,快速诊断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目前从患者采集标本到获取病理报告所需时间有待进一步缩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去年开展了一项试验,希望在72小时之内获得形态学、流式、PCR以及FISH检测结果,在开始诱导治疗之前明确患者的诊断分型、危险分层以及治疗靶点等信息,有助于临床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更多的患者将会从中受益。


此外,个体化诱导方案是AML治疗的重要探索方向。不适合强诱导化疗的AML老年患者通过联合靶向治疗获得了理想的疗效,年轻AML患者的治疗未来也将进一步分层。另外,AML巩固治疗目前相对单一,研究也非常少,中高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是标准治疗,而创新靶向药物能否替代或者改变这一治疗模式,也需要进一步探索。最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新药时代仍然是AML治疗非常重要的武器,甚至可以说是“核武器”,在相当一部分患者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我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陆道培院士和黄晓军教授的带领下,单倍体移植方面技术日新月异,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如何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医脉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成功举办,您作为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对于此次会议的圆满举行以及目前血液领域取得的成绩有哪些感想和体会?


陈苏宁教授: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非常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带领的上海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全体同仁,为我们贡献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学术盛会。在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确实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同时也非常感谢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团队在会议筹办过程中提供的帮助。此外对参与本次会议筹办的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同样表示感谢。此次大规模学术会议汇聚了血液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内容涵盖了血液疾病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在以往传统学术年会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多的交叉学科创新专题会议,为我们展示了血液领域高水平的发展现状,推动了血液学领域学术建设和学科发展。


陈苏宁.png

陈苏宁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常委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2020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持美国白血病淋巴瘤协会、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 

获2017年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作为通讯作者在Blood、Leukemia、Haematologica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0余篇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