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CSH | 张曦教授:翻越崇山,柳暗花明,多项指南发布,深入剖析GVHD的精准防治策略

2022-10-06 18:54:42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的成功使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量快速增长。据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组报告,2019年我国140家单位实施allo-HSCT近万例,其中haplo-HSCT占60%。尽管allo-HSCT的疗效不断改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然是主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


2022年9月23-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以“尊重、传承、协作、创新”为主题,特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共话血液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对GVHD的防治现状、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医脉通:2022年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学术发布会表明,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共发布了12项共识,您的团队主笔了GVHD相关共识,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共识中的内容?


张曦教授:学组一年来,在吴德沛主委、黄晓军教授、胡豫教授的支持下,在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组长张晓辉教授等多位血液学领军人物的具体组织下,学组指南共识编写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作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主要执笔者有两点感受:


第一,作为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cGVHD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较好的生存,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cGVHD恰恰是一种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疾病。此外,中国的haplo-HSCT比例较高,移植后的cGVHD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移植,迫切需要形成共识,从而规范诊疗。因此,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撰写了中国首部cGVHD专家共识,就cGVHD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一线治疗及二线治疗形成了相应的专家推荐,对临床医生管理好cGVHD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第二,本次新闻发布会针对眼部GVHD启动了一项新的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眼部是GVHD的重要受累部位,一旦出现了排斥反应,轻者出现眼睛干涩,即干眼症,重者影响视力,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为止,眼部GVHD的治疗仍然欠缺规范化,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因此,迫切需要联合眼科专家,完善和规范此类精细器官的GVHD的诊治。目前为止,文字稿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启动学组内全国移植专家共同讨论和修订,争取在今年之内完成。


医脉通:GVHD严重可危及生命,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对此做了较多工作,能否请您谈一谈有关allo-HSCT后GVHD的防治现状,分享一下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和您的团队还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计划?


张曦教授:GVHD是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在移植领域被认为是三座大山之一。对白血病患者而言,重症感染、疾病复发、GVHD严重影响患者移植后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临床医生形象地将其称为三座大山,要将移植做好,最终要面对且翻越这三座大山。GVHD是一种致命的移植后并发症,在GVHD的处理上,基本是防和治两条策略。


就预防而言,GVHD的预防工作具有中国特色,例如在单倍体移植中,基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抗胸腺球蛋白(ATG)的中国化GVHD防治技术——“北京方案”得到了众多病例的验证,能够很好地控制haplo-HSCT后的GVHD;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使用间充质干细胞预防cGVHD的发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发表在JCO杂志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在探索减低剂量的ATG或ATG与小剂量的环磷酰胺(PTCy)联合预防,从而降低单倍体移植后的GVHD,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研究结果。因此,在预防方面,中国的移植专家正积极地为GVHD的预防做出努力,相信能使更多患者获益。


在治疗方面,首先需要注意常规治疗的规范化,尤其是一线治疗。目前,无论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还是cGVHD,以激素为主的一线治疗方案仍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激素的规范化使用以及激素使用后疗效的评估需要引起重视。若一线治疗效果不佳,疾病进展,则启动二线治疗。临床经验和研究数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GVHD的治疗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过去,重度GVHD威胁着患者的生命,随着西罗莫司、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CD20单抗、TNFα单抗等新药陆续出现,难治、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GVHD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此外,在GVHD得到有效控制后,长期的观察和随访也需要进一步规范。目前仍存在GVHD患者病情控制后自行减药和停药。因此,需要通过患者教育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观念上的革新,使患者能够规范用药。


最后,精准诊断也同样重要,如果能够提前预测,早期干预,就可以减少严重及致命的GVHD的发生。而在精准诊断方面,仅仅通过症状和病理分析远远不够。目前,新的研究已经开始深入探索,其中,生物标志物包括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自身抗体、microRNA是GVHD精准诊断的研究趋势之一。另外,预后评估的相关研究也已启动,相信未来临床能更加精准地对GVHD进行诊断和评估,从而精准用药,这将会对整个GVHD领域有极大的改善。


张曦.png

张曦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病中心主任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第五、六届重庆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 39 项;SCI论文 92 篇,最高IF 50.15;主编/副主编 5 部;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和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 1 项;执笔行业指南 6 项,参编 29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32 项

获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陆军优秀科技人员标兵、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和重庆市创新群体领衔专家、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全军拔尖人才、首批陆军科技英才;The Lancet ,JHO, Leukemia , Lancet Hematology , Science Bulletin、CMJ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