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6 18:54:42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异基因
2022年9月23-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以“尊重、传承、协作、创新”为主题,特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共话血液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对GVHD的防治现状、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医脉通:2022年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学术发布会表明,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共发布了12项共识,您的团队主笔了GVHD相关共识,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共识中的内容?
张曦教授:学组一年来,在
第一,作为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cGVHD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较好的生存,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cGVHD恰恰是一种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疾病。此外,中国的haplo-HSCT比例较高,移植后的cGVHD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移植,迫切需要形成共识,从而规范诊疗。因此,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撰写了中国首部cGVHD专家共识,就cGVHD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一线治疗及二线治疗形成了相应的专家推荐,对临床医生管理好cGVHD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第二,本次新闻发布会针对眼部GVHD启动了一项新的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眼部是GVHD的重要受累部位,一旦出现了排斥反应,轻者出现眼睛干涩,即干眼症,重者影响
医脉通:GVHD严重可危及生命,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对此做了较多工作,能否请您谈一谈有关allo-HSCT后GVHD的防治现状,分享一下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和您的团队还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计划?
张曦教授:GVHD是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在移植领域被认为是三座大山之一。对
就预防而言,GVHD的预防工作具有中国特色,例如在单倍体移植中,基于
在治疗方面,首先需要注意常规治疗的规范化,尤其是一线治疗。目前,无论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还是cGVHD,以激素为主的一线治疗方案仍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激素的规范化使用以及激素使用后疗效的评估需要引起重视。若一线治疗效果不佳,疾病进展,则启动二线治疗。临床经验和研究数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GVHD的治疗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过去,重度GVHD威胁着患者的生命,随着西罗莫司、JAK2抑制剂
此外,在GVHD得到有效控制后,长期的观察和随访也需要进一步规范。目前仍存在GVHD患者病情控制后自行减药和停药。因此,需要通过患者教育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观念上的革新,使患者能够规范用药。
最后,精准诊断也同样重要,如果能够提前预测,早期干预,就可以减少严重及致命的GVHD的发生。而在精准诊断方面,仅仅通过症状和病理分析远远不够。目前,新的研究已经开始深入探索,其中,生物标志物包括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自身抗体、microRNA是GVHD精准诊断的研究趋势之一。另外,预后评估的相关研究也已启动,相信未来临床能更加精准地对GVHD进行诊断和评估,从而精准用药,这将会对整个GVHD领域有极大的改善。
张曦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病中心主任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第五、六届重庆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 39 项;SCI论文 92 篇,最高IF 50.15;主编/副主编 5 部;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和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 1 项;执笔行业指南 6 项,参编 29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32 项
获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陆军优秀科技人员标兵、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和重庆市创新群体领衔专家、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全军拔尖人才、首批陆军科技英才;The Lancet ,J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