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6 18:39:51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弥漫性大B细胞
研究表明,
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经免疫组化(IHC)确诊且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non-GCB DLBCL患者;(3)ECOG体能状态评分≤3分。
用药方案:第1、2疗程患者仅接受RLI方案治疗治疗(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1天1次;来那度胺25mg,第1-10天每天1次;伊布替尼560mg,每天1次,21天为一个周期),第3-8疗程患者同时接受RLI治疗和化疗。主要研究终点包括RLI治疗2疗程后的ORR以及所有治疗结束时的完全缓解(CR)率。
研究结果
临床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60例non-GCB DLBCL患者(表1),中位年龄63.5岁(范围:29-83岁),28%患者年龄≥70岁。根据R-IPI,42%(25/60)患者为较高风险。在Ki-67检测的患者中,45%(23/51)Ki-67≥90%。13%患者(8例)R-IPI<3且Ki-67<80%。通过IHC检测MYC和BCL2过表达情况,62%(24/39)的患者为双表达。诊断到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8天(范围:9-138天)。56例患者行RLI联合化疗,其中RLI+EPOCH 31例,RLI+CHOP 25例。
表1
疗效
RLI治疗2疗程后,58例患者可评估疗效,ORR为86.2%(95%CI:74.6-约93.9),CR率为36.2%(95%CI:24.0-约49.9),部分缓解(PR)率为50%(图1)。
图1
2疗程RLI和2疗程RLI联合化疗后,56例患者可评估疗效,ORR为100%(95%CI:93.6-约100),CR率为75%(95%CI:61.6-约85.6)。治疗结束时,5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ORR为100%(95%CI:93.5-约100),CR率为94.5%(95%CI:84.9-约98.9)。
中位随访31个月(95%CI:30-约40.9),中位PFS未达到,2年PFS率为91.3%(95%CI:84.3-98.9)。中位OS未达到,2年OS率为96.6%(95%CI:92-100)。(图2)
图2
安全性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为恶心、外周感觉神经病变、
表2
研究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RLI治疗联合化疗在新诊断DLBCL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和良好的生存结果。在靶向治疗后再将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在DLBCL患者治疗中是可行的。RLI治疗可获得较高的ORR,RLI联合化疗可获得持久缓解。
参考文献:
Jason Westin, R. Eric Davis, Lei Feng, et al. Smart Start: Rituximab, Lenalidomide, and
审批号 CN-102663 ,本材料内容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