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CSH | 牛挺教授: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发展

2022-10-06 15:52:13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聆听血液之音,感知生命律动,万众瞩目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已于2022年9月23-2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以“尊重、传承、协作、创新”为主题,特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共话血液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接受采访,畅谈多发性骨髓瘤(MM)领域的现状与挑战、临床治疗难点、最新治疗进展与未来发展前景。



医脉通:MM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请您谈谈目前中国MM治疗面临着哪些挑战?


牛挺教授:MM多发于老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MM发病率也明显攀升,但受限于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我国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比例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规范化全程管理对MM患者的有效治疗、长久获益非常关键。而在我国,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或小型医疗机构,诊疗规范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MM尚不可治愈,几乎所有患者都会面临复发/难治困境,并且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亟需探索更多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或可及性更高的强效药物的联合方案。


医脉通:一直以来,ASCT在MM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移植前需进行诱导治疗以尽快减轻肿瘤负荷、恢复脏器功能,同时为ASCT采集创造条件。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谈目前我国适合移植MM患者的诱导治疗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牛挺教授: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是MM治疗基石。随着多款国产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相继上市,并纳入医保,目前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已成为适合移植MM患者临床常用的一线诱导治疗方案,患者经过4-6个疗程诱导治疗获得部分缓解或更好的缓解(≥VGPR)后能够顺利实施干细胞采集和ASCT。其他推荐诱导治疗方案还包括VTd(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C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等。对于中国MM患者而言,这些药物可及性较高,且医保政策覆盖下极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已经惠及了万千患者。


在三药联合方案基础上联合单克隆抗体,如已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的达雷妥尤单抗(D-VTd)或即将获批上市的Isatuximab(Isa-VRd),组成四药联合方案可能进一步提高诱导治疗后缓解质量、加深缓解深度,或将成为MM一线治疗新趋势。


医脉通:MM患者在接受ASCT后仍可能出现复发/难治,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请您谈谈目前RRMM患者有哪些可选治疗方案?以及未来还有哪些探索方向?


牛挺教授: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都在积极开展针对RRMM治疗的新药研发,尤其是对于在一线治疗中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或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暴露/难治患者。泊马度胺是继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后的新一代免疫调节剂,国内外权威指南和专家共识均推荐其联合方案用于RRMM的治疗。首个国产泊马度胺已在中国获批上市,极大改善了我国MM患者用药可及性,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单臂、II期试验也证实了其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中国RRMM患者安全有效。在泊马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基础上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VPd]/卡非佐米[KPd]/伊沙佐米[IPd])、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DPd]/Isatuximab[Isa-Pd])或核输出蛋白抑制剂(塞利尼索[XPd])等药物,有望为来那度胺暴露/耐药/难治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除CD38单抗外,双特异性抗体如靶向BCMA和CD3的Teclistamab也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单药使用或联合用药方案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展示出积极效果。抗体偶联药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亦是目前RRMM的热门治疗方法。总体而言,免疫治疗在RRMM治疗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此外,对于在一线治疗中没有机会或没有意愿接受ASCT的RRMM患者,进行再次诱导治疗获得≥VGPR后,挽救性ASCT亦是其有效的治疗选择。


医脉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已成功召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在此次大会上也有很多亮眼表现,包括您主持并担任主席的药监政策论坛专场,以及国内外期刊出版社专场也能看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的身影,能否请您为我们总结一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在本次大会中的一些亮眼表现?


牛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全国第二的综合性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也是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临床专科排名前十的大型血液病中心,一直积极地投身于全国血液病大会。


在本场会议上我们进行了系列学术交流,包括采用新型高选择性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普依司他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MM的临床前机制以及I期临床试验数据的展示,在入组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总体缓解率超过60%,高于近十年美国FDA批准的核输出蛋白抑制剂塞利尼索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总体缓解率,我们更期待由赵维莅院长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牵头的全国的II期临床试验可以纳入更多患者,以证实普依司他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尤其是双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助力其更早投入临床应用。


牛.png

牛挺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后)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初级医疗保健基金会血液病公益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专委会副主委,止血与血栓分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副总编辑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外聘专家

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四川省血液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