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CSH|孙春艳教授:循环肿瘤浆细胞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22-10-07 20:06:53来源:医脉通阅读:145次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类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血液疾病,发病率位于血液系统肿瘤的第二位,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预后具有显著异质性,因此MM的疾病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估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非侵入性(non-invasive)检查理念的提出,研究者对MM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浆细胞(CPCs)开展广泛研究,推动了CPCs检测在MM中的应用。

近日,万众瞩目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盛大召开,诸多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血液疾病的前沿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接受采访,分享CPCs检测在MM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CPCs与MM病程相关性及临床应用

医脉通:随着non-invasive检查理念的提出,液体活检技术在临床当中应用增多。MM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肿瘤,CPCs近年来受到临床专家越来越多的重视。请您谈一谈CPCs与MM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它在MM治疗中有哪些应用?

孙春艳教授:肿瘤发展过程中单个细胞从原发肿瘤扩散进入循环的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在体内不同的地方定植,可能是肿瘤远处转移的主要方式。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疾病的进展恶性浆细胞可以从骨髓进入外周血,形成循环的恶性浆细胞,即CPCs,这也是MM出现远处转移、髓外浸润的重要方式

根据对临床研究的分析,CPCs在浆细胞疾病的筛查、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既往研究显示,CPCs在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冒烟型骨髓瘤(SMM)、活动性MM各阶段都能检测到,CPCs数量与浆细胞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相关性,因此CPCs检测能够应用于浆细胞肿瘤的筛查。

其次,对于SMM而言,既往研究显示CPCs的出现或许是SMM进展为活动性MM的高危预后不良因素。因此,CPCs可以评估SMM患者的预后,同时CPCs的监测或许也可以成为SMM随访指标之一。

再者,对于活动性MM初诊时CPCs的数量以及治疗以后CPCs数量的变化,国内外多个研究都已经证实,CPCs是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对于活动性MM患者而言,CPCs除了预后判断以外,在部分治疗节点也可能可以替代骨穿进行疗效评估,但是目前如何制定检测的节点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解答。

 

CPCs检测单中心经验分享

医脉通:您去年发表了使用流式检测外周血CPCs的研究,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贵中心开展CPCs的经验,以及CPCs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孙春艳教授:目前我们科室CPCs检测主要在活动性MM患者确诊时进行第一次评估,以分析CPCs数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建立MM患者的预后模型。因为CPCs检测是无创的,在后续的疗效评估中,每次患者进行血尿评估时也进行CPCs检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CPCs数量变化和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中心去年发表了外周血CPCs与MM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明确治疗前CPCs水平对于新诊断MM患者的预后价值,以及构建并验证包含CPCs的nomogram预测模型,用以个体化预测新诊断MM患者的生存。在这项研究中,纳入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1例MM患者,并同时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PCs数量。在该研究中CPCs的cut-off值定义为0.038%,研究发现CPCs是MM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同时根据CPCs、乳酸脱氢酶以及肌酐的水平等各项指标建立了预测PFS和OS的列线图。接下来我院也准备联合国内其他医院一起,建立外周血CPCs检测的标准,并进一步探索CPCs在MM患者中的应用。

开展CPCs检测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三方面:(1)在临床设计中确立合理的检测时间点;(2)另外流式检测的配盘方案(panel)选择需要结合目前流式实验室可用的抗体,同时也要与国际MM通用的标准相结合;(3)在活动性MM中CPCs检测的阳性率应尽量提高,并形成实验室的标准检测流程。

 

CPCs目前困境及未来研究方向

医脉通:CPCs检测在国内一些中心已经开展,您认为目前CPCs检测还存在哪些未解决的问题,未来CPCs检测有哪些研究方向?

孙春艳教授目前CPCs最大的问题是在国际上均没有统一的流式检测规范,因此也没有统一的cut-off值。在不同的研究中,cut-off值的定义是不同的,包括我们的研究和国际上的研究所得出cut-off值的定义也有一定差异。其次,提高CPCs检测阳性率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大部分研究中心所采用的panel以及所设定的细胞数目不同,阳性率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研究中心的阳性率在50%-100%不等,若检测方法敏感,CPCs阳性率可以达到100%。

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CPCs的统一标准化检测;(2)探索CPCs在SMM预后判断以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因为未来对于SMM,特别是高危SMM的识别非常重要。如果可以把CPCs检测结合到SMM的预后判断中去,对高危SMM的识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3)活动性MM中CPCs如何与现有的预后判断系统相结合,更加细化患者分层,包括如何在部分节点替代骨穿,或者跟骨穿更有效地结合进行更精准的疗效判断;(4)探索CPCs在MM维持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小结

CPCs作为近年来MM临床应用中的非侵入检测指标,在MM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估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期待未来能够实现CPCs的标准化检测,为MM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帮助,使MM患者更多获益。

 

孙.png

孙春艳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

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委员

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副主委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武汉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SCI论文60余篇

分别于2007、2012及202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