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巅峰论道,聚焦前沿丨2022 ESMO 免疫前沿进展圆桌派(上篇)

2022-09-30 20:29:0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2022 ESMO刚刚落下帷幕,在肝癌领域,众多III期研究纷纷亮相,肝癌诊疗百花齐放。值此,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张博恒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组成专家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担任专家主持,一同围绕今年ESMO大会肝癌系列研究进展及未来免疫治疗探索方向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




本期要点


“可乐”组合和“双艾”组合数据解读及热点探讨


以HR值比较肝癌一线的III期大样本研究


指南/共识支持免疫联合疗法为HCC一线治疗主流


具有中国特色的肝癌转化研究正方兴未艾,再次登国际舞台


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助力HCC患者全程管理


肝癌靶免一线治疗喜忧参半


叶峰教授:我国大多数HCC患者初诊已为中晚期,系统治疗是该类患者获得长生存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今年ESMO大会上,多项HCC系统治疗研究成果惊艳亮相。您如何看待同为免疫+TKI组合的“可乐”组合LEAP-002研究和“双艾”组合SHR-1210-III-310研究,二者报道的数据绝对值相似,但最终研究结果却截然不同?


高强 教授:LEAP-002研究和SHR-1210-III-310研究是数据绝对值相似的免疫联合靶向研究(中位OS分别为21.2个月和22.1个月)1,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试验设计、对照组选择、统计方法、入组患者基线的不同,我们需要客观看待“可乐”的阴性结果和“双艾”的阳性结果。此外,后线治疗更丰富使得研究对照组的OS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长,也可能是“可乐”组合折戟肝癌的原因之一3。


图1 左.jpg


 LEAP-002研究结果

图1右.jpg

SHR-1210-III-310研究结果



解读传奇难续的迷津


叶峰教授:您如何看待近2年报道的几个大型III期研究,包括IMbrave150、ORIENT-32,以及COSMIC-312研究,这些研究结果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哪些启示?其对临床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


蔡建强教授:HR值有助于评估不同研究之间不同药物的部分趋势信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ORIENT-32研究中OS、PFS的HR值最低4,5。COSMIC-312研究中PFS获益未转化为OS获益仍然是因为后线治疗的影响6,同时HCC基线病因的差异也会影响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治疗获益。


图2左.jpeg

 IMbrave150研究结果


图2右.jpg

ORIENT-32研究结果


图3.png

 IMbrave150研究结果



免疫联合治疗助力走向肝癌治愈之路


叶峰教授:目前在肝癌的一线治疗中,多种疗法“百花齐放”。多学科模式实现了手术、介入、消融、系统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序贯、优化、组合。在我国的最新指南/共识中,多个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方案被写入其中,您如何看待免疫联合方案在该领域中的地位?


陈敏山 教授:目前免疫联合疗法已逐步成为HCC一线治疗的优选方案。在2022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一线治疗方案可选择免疫+抗血管生成治疗如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类似物等7。2022版 CSCO肝癌诊疗指南中新增了专家推荐:“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 (1A类证据)可用于晚期HCC患者的一线治疗8。


循证携手精准开启肝癌诊疗新篇章


叶峰教授:随着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您认为应如何对HCC系统治疗进行一线、二线以及全程管理的“排兵布阵”?


张博恒教授:对于肝癌的一线治疗,应遵循指南;局部治疗+免疫+抗血管生成药物二联或三联方案正在积极探索中,对于肝癌的二线治疗,应综合考量循证医学证据、新开展的临床研究数据和真实世界证据等,选择肝毒性较小的贝伐珠单抗以维持肝功能可为后线治疗提供更多机会;对于肝癌的全程管理,应选择个体化的最佳系统治疗方案。


后记


为推动全球肝癌诊疗发展,助力更多患者获益,目前不同一线免疫联合治疗探索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本次ESMO大会,中国学者携手亮眼成绩登上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强音,其中樊嘉院士牵头,孙惠川教授带领复旦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完成的“双达转化”研究,以及未来肝癌靶免治疗的展望将在2022 ESMO 免疫前沿进展圆桌派下篇介绍,敬请期待。


本期专家

1665200159648351.jpg

蔡建强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导 

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


1665200293541690.jpg

陈敏山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 

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zbh.png

张博恒 教授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生导师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副院长兼肝肿瘤内科主任 

兼任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临床病学和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1665200307681123.jpg

高强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博导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万人计划、国家优青、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yf.jpg

叶峰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厦门大学副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行政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1. R.S. Finn, et al. 2022 ESMO ABSTRACT LBA34.2. S. Qin, et al. 2022 ESMO ABSTRACT LBA35.3. Kudo M, et al. Lancet. 2018;391(10126):1163-1173.4. Finn RS, et al. N Engl J Med. 2020;382(20):1894-1905.5. Ren Z, et al. Lancet Oncol. 2021;22(7):977-990.6. Kelley RK, et al. Lancet Oncol. 2022;23(8):995-1008.7.  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8. 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