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 11:04:18来源:医脉通阅读:8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聆听血液之音,感知生命律动,2022年9月23-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协办,以“尊重、传承、协作、创新”为主题,特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共话血液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脉通:相较于其他血液肿瘤,CLL发病率相对较低。可否请您简单谈谈CLL的诊疗现状以及还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徐卫 教授:首先,CLL的诊断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临床医生仍在使用骨髓检查来进行诊断。事实上通过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计数、外周血
CLL是一种进展缓慢需要长期治疗管理的
医脉通:BTK抑制剂的出现改善了CLL患者的预后,但有部分患者会出现BTK抑制剂耐药。可否请您简单谈谈CLL患者BTK抑制剂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后CLL患者的治疗选择?
徐卫 教授:目前研究发现,BTK突变是BTK抑制剂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最常见的BTK突变是C481位点发生C481S突变,导致BTK抑制剂无法完全结合BTK靶点,从而产生耐药。此外,PLCG2突变同样可导致CLL对BTK抑制剂产生耐药性。
一线BTK抑制剂耐药的CLL患者,二线应用免疫化疗有效率仅为30%左右。新型药物可有效改善BTK抑制剂耐药CLL患者的预后,其中BCL-2抑制剂已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较好的疗效。BCL-2抑制剂治疗BTK抑制剂耐药的CLL患者缓解率可达到60%以上,但BCL-2抑制剂在国内暂未获批CLL的适应症。此外,PI3K抑制剂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其有效率约为20%~40%。因此,有条件的患者推荐选择BCL-2抑制剂。
医脉通:近年来,CLL的治疗发展迅速,新药的不断涌现使CLL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有些新药需要长期持续用药,治疗费用较高且可能导致长期毒性反应。由此,有研究者探究了CLL有限疗程治疗,以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能否请您简单谈谈CLL有限疗程治疗的发展现状?
徐卫 教授:CLL的有限疗程治疗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固定疗程治疗,可以选择固定12个月或24个月疗程的治疗;还有一种是以微小残留病变(MRD)为驱动的有限疗程治疗,MRD达到阴性的患者可以停药;MRD阳性患者则继续用药。有限疗程的治疗方案因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被寄予厚望,目前主要用于BCL-2抑制剂联合方案的探索(如BCL-2抑制剂联合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联合抗CD20单抗)。BTK抑制剂
徐卫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委,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国初保会血液淋巴瘤专委会主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委会常委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主委
江苏省抗淋巴瘤联盟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南京市血液学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