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 SHS | 勇立潮头,奋楫争先,论血液前沿,探未来之路,第十五届苏州血液学峰会盛大召开!

2022-10-10 15:29:31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2022年10月8日,国内外众多血液学顶级专家齐聚人间天堂姑苏城,共同参与第十五届苏州血液学峰会。自2008年苏州血液学峰会创办以来,这样的学术传统坚持了14年,已经成为血液学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为全国众多血液学同道和领域知名学者分享学术前沿进展。


1.png


本次会议以“勇立潮头,奋楫争先”为主题,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工程院陈赛娟院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工程院王广基院士南通大学教育部、中国工程院顾晓松院士领衔开讲,法国骨髓瘤工作组Philippe. Moreau教授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Borje S. Andersson教授等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专家作精彩的学术报告,共话血液学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展现从前沿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最新成果,取长补短、收获新知。医脉通特整理大会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大会开幕


2.png

吴德沛教授致辞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院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济生教授苏州市医学会谭伟良会长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长詹启敏院士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晓宏教授共致开场辞。


3.png

阮长耿院士致辞


阮长耿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从2008年苏州血液学峰会创办以来,每年10月第一个周末,众多专家都相聚在苏州进行学术交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会议的规模逐渐扩大。本次是第十五届苏州血液学峰会,汇聚国内外顶级的血液学专家,就精准医学与白血病移植、血液学的新药研发、大数据平台建设、感染与重症等多个分会场进行深入研讨。相信此次盛会可以提升我国血液病的诊疗水平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希望所有血液人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继续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工作精神,坚定信念,继续奋进,以更加高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昂扬的姿态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4.png

刘济生书记致辞


刘济生书记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前身博习医院始创于1883年,经过139年的传承发展,守正创新,以“博习创新,厚德厚生”为院训,在一代又一代同仁的努力下,医院的规模、医疗质量、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临床研究、医学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继续秉持人才立院、科技兴院、质量建院的战略,探索一类有学科的建设之路,希望早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性医院,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5.png

谭伟良会长致辞


谭伟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苏州血液学峰会是全国血液病领域的重要学术活动,更是苏州医学会承办的高质量会议,对推动苏州医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苏州的血液病领域得以不断发展,取得优异成绩,再次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6.png

詹启敏院士致辞


詹启敏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姑苏之秋是苏州最美的季节,各位专家相聚在历史和文化名城,隆重召开2022年苏州血液学峰会。自举办以来,苏州血液学峰会为中国血液学的最新知识理论和技术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次会议聚焦血液学的前沿发展,相信各位专家在这次会议上能够有所收获,可以更好地凝心聚力,面向国家重大疾病防治需求、血液病临床诊疗需求、基础研究需求,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7.png

张晓宏校长致辞


张晓宏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来自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相聚在具有人间天堂美称的千年名城苏州,隆重举行2022年苏州血液学峰会。医学作为苏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将其作为战略的支柱学科并加以建设,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的高层次队伍,也取得了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苏州血液学峰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血液学诊疗和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次会议,国内外血液病专家再次共聚苏州,就当前学科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相互启发,将本次峰会提升至一个层次高、影响力大、受益面广的高水平医学盛会,进一步加深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血液学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江苏省白血病大数据研究探讨


9.png

陈赛娟院士作精彩报告


8.png


加.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陈赛娟院士深度剖析了江苏省白血病大数据。


截止2022年8月20日,登记系统显示江苏省共有5464例白血病病例。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发病率与年龄相关,江苏省成人新发AL患者中位年龄相比全国较年轻,且江苏省接诊异地白血病患者多见,血液诊治和移植能力强是吸引非本省户籍白血病患者前来就医的主要原因。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内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5年生存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江苏省医疗单位在白血病治疗方面的优势。


未来亟需开展精细化分子分型,加强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二代测序检测融合基因以及基因突变,以提高分子诊断水平,为基于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提供基础。同时,RNAseq方法可识别更多的分子标志以及基因突变,精准指导疾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和治疗,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尽早识别高危人群,提升患者的治疗水平。此外,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组学研究将为老年白血病的防治提供对策,需完善老年人MICM检测(即综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组学检测。


科技创新助力临床医学发展


12.png

詹启敏院士作精彩报告


11.png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欣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詹启敏院士进行了题为《科技创新助力临床医学发展》的精彩报告。


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挑战主要是医学创新能力不足、临床研究不够全面,迫切需要开展高质量、大人群、长期的临床研究(尤其是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制定适合我国人群特点、安全有效的疾病防、诊、治证据和规范,支撑临床诊疗,提高临床水平。同时,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规范(临床路径、指南、专家共识等)和相关科技标准是指导临床的规范化措施,是全链条医学科技创新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此外,个性化诊疗和生物治疗、大数据和智能医学也将是助力肿瘤精准疗法的重要手段。


医药融合,促进细胞治疗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15.png

王广基院士作精彩报告


13.png


14.pn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缪丽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的共同主持下,王广基院士对《医药融合,促进细胞治疗产品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精彩分享。


与传统化学药物或抗体药物相比,细胞治疗具有单次治疗、长期获益的作用优势。目前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已逐渐步入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干细胞疗法为代表的活细胞药物时代。目前,细胞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效机制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需通过核分子影像定量分析活细胞的体内分布、迁移及归巢过程。


此外,从医疗技术转化为细胞药物,必须通过药学、药代、药效、安评等规范化的临床前成药性评价,证实其具有“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属性,因此,细胞药物的成药性评价也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目前,已形成符合国内与国际标准的干细胞双规范体系,建立了从脐带采集到临床使用,全链条、闭环式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质控体系。


组织工程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


17.png

顾晓松院士作精彩报告


16.png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顾晓松院士分享了《组织工程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


顾晓松院士团队开发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在国内外率先应用于临床,且组织工程神经研究重大科技成果——“周围神经修复移植物”的产品组成结构为国内外首创,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该产品于2020年11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上市。


由于外伤,工伤,交通事故,肿瘤手术后,地震自然灾害等导致神经创伤,顾晓松院士团队发现干细胞结合人工神经移植物修复长距离神经干缺损有较好效果,提出神经元“再生阶段”的分子调控理论,丰富了神经损伤后分子调控的理论学说,使人们对神经损伤与再生的认识从形态学定义进入到分子调控的新阶段。


Induction Regimens in Multiple Myeloma


19.png

Philippe. Moreau教授作精彩报告


18.jp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子兴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琤琤教授的共同主持下,Philippe. Moreau教授解析了《Induction Regimens in Multiple Myeloma》。


在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比较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D-VTd)与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Td)方案的缓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VTd方案中添加达雷妥尤单抗改善了缓解深度。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D-VTd方案在所有多发性骨髓瘤(MM)亚组中缓解深度均较VTd方案更优,包括高危细胞遗传学亚组。同时,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美法仑+波尼松(D-VMP)方案也显示出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接受D-VMP方案治疗的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40%。此外,达雷妥尤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D-Rd)比Rd方案诱导的缓解更深。


Pharmacological Aspects on Pretransplant Conditioning Therapy-AML


21.png

Borje S. Andersson教授作精彩报告


20.p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自敏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晓文教授的共同主持下,Borje S. Andersson教授就《Pharmacological Aspects on Pretransplant Conditioning Therapy-AML》进行了专题报告。


近年来,Borje S. Andersson教授主要致力于研究毒性更低和更有效的移植前预处理方案,开发了首个FDA批准用于移植前预处理治疗的细胞毒性类药物——白消安注射液。此外,白消安注射液和氟达拉滨联合治疗已迅速成为髓系恶性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治疗的新标准。未来将进一步研究毒性更低的移植前预处理方案,在移植前治疗中加入较新的核苷类似物,如氯法拉滨和吉西他滨,这些降低毒性的预处理方案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帮助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改善预后。


结语


踏山河星月为灯,看今朝精益求精。此次2022年苏州血液学峰会汇聚国内外顶级的血液学专家,就血液学新药研发、精准医学与白血病、大数据平台建设、血液创新论坛等开展深入研讨。值此国庆73周年之际,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国家和民族迈上了新的伟大征程。我国的血液学工作者必将团结一心,带着血液患者的期望,肩负健康中国的使命,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落实而努力!众多血液学人士将以梦为马,以星月为灯,继续传承为血液病患者服务的精神,使中国血液学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更创辉煌!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