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2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0次
导语
2022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它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于1992年发起,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动员各方努力支持精神卫生。世界卫生组织《2013-2030年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强调了为包括
可见,各方越来越重视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内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事实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影响全球约2400万人或每300人中的1人1。根据中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精神分裂症的12个月患病率为0.6%,据此计算,中国约有8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2。
精神分裂症是全球15大致残原因之一。大约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患有精神/行为障碍3。
与一般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早死亡风险高出3.5倍。据估计,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缩短了19岁和16岁4。约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在18%-55%之间5。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有病耻感,不敢让其他人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因为一些人可能会被固有印象影响而歧视精神分裂症患者。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精神病患者没有获得专业精神卫生保健治疗1。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可能失业、无家可归、生活贫困、难以完成家庭和自我护理,并高度依赖家人的持续护理和心理健康支持。精神分裂症通常在青壮年期发病,这是个人最有可能在经济上有生产力的时候。无疑精神分裂症对个人、家庭、医疗及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6。
让人欣慰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有大量有效的治疗选择,至少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专业治疗后能够完全康复1。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核心症状除了我们熟知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外,还有认知功能障碍7,8,事实上,至少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而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并且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前认知功能损害已很明显10,但却可能被忽视。
▲ 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通常表现为妄想、幻觉、胡言乱语、反复的行为紊乱或失控、躁动不安等。
▲ 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多表现为言语极少、对事物漠不关心、无法体验兴趣或愉悦、社交退缩。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
1. 认知损害不仅仅是“记性变差”9,10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个认知领域受损,受损最严重的七个认知领域包括:加工速度、注意力和警觉性、工作记忆、词语学习和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社会认知(图1)。
图1. 精神分裂症受损最严重的7个认知领域
2. 认知障碍持续存在,贯穿疾病全程11-14
精神分裂症发病前期: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伤可能出现在精神分裂症发作前更早时间,如儿童期。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在疾病全面发作之前精神病患者存在一段较长的前驱期,在此期间大部分患者在反应速度、词语记忆和识别某人是生气还是高兴等领域都存在轻中度的损伤。
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发现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涉及认知的各个方面,但每个方面受损程度不同,最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信息处理速度、言语记忆和视觉记忆,受损最小的是注意维度和运动处理速度。
精神分裂症慢性期: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纵向稳定性,但有一部分尤其是晚年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会发生下降。
3. 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以上七个认知领域受损给患者生活各个方面造成诸多困难,例如无法集中精神阅读学习,记不住刚刚读过的东西,甚至记不住自己把东西放在哪里,无法和其他人正常沟通和表达,难以完成出门乘车或者购物等日常简单的事情。
4. 认知损害影响就业和社交功能15,16
注意力、词语记忆和工作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社会认知是影响职业功能的受损领域。注意力和记忆力问题会影响工作任务的学习,执行功能在确定就业结果方面尤其重要,因为执行功能障碍很难得到矫正。另外,社会认知在决定职场交流成功与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社会认知缺陷的患者,无法准确识别他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因此可能会导致较差的人际关系。
5. 认知功能影响依从性及预后7,17
多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表现为少服、漏服或过早中断药物治疗。研究发现,记忆缺陷和记忆未来意图的能力差、注意力下降、执行能力低等都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关。而服药依从性差更容易出现疾病的复发、再次住院等不良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6. 认知障碍是精神分裂症转归的关键14,18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改变和认知功能的改变之间没有联系,且没有证据表明不同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即患者的认知功能不会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消失而改善,提示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独立核心症状,是疾病转归的关键,强调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早期发现及治疗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外的精神分裂症指南均将改善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目标7,19,20,认知功能与患者总体及特定结局功能显著相关,认知障碍应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之一。
然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专门针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药物,现有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仍具有争议。认知矫正目前是认知障碍的最佳治疗选择,并且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计算机化认知训练,人工智能等技术。一些针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的药物正在研发中,其中由勃林格殷格翰开发的BI 425809已完成全球II期临床试验,目前在进行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并且中国同步参与III期临床试验。相信在未来,会有更丰富的治疗选择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好地改善认知,回归社会21,22。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schizophrenia
2. Huang Y, et al. Lancet Psychiatry. 2019 Mar;6(3)211-224.
3.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Burden of schizophrenia. https://www.nimh.nih.gov/health/statistics/schizophrenia
4. Ran MS, et al. BJPsych Open. 2020 Oct 15;6(6):e121.
5. Sher L, Kahn RS. Medicina (Kaunas). 2019 Jul 10;55(7):361.
6. Charlson FJ, et al. Schizophr Bull. 2018 Oct 17;44(6):1195-1203.
7. 赵靖平, 施慎逊主编.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
8. 周晨辉, 王志仁, 刘小蕾,等.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 44(2):4.
9. Gebreegziabhere Y, et al. 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22 Oct;272(7):1139-1155.
10. Kitchen H, et al. Adv Ther. 2012 Feb;29(2):148-62.
11. Mollon J, Reichenberg A, Psychol Med, 2018, 48: 392-403.
12. Fusar-Poli Paolo, Deste Giacomo, Smieskova Renata et al. Arch Gen Psychiatry, 2012, 69: 562-71.
13. 宋丽华, 李素水, 孙志刚,等.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 42(5): 47-50.
14. 王雪, 周郁秋, 刘东玮,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32): 4121-4125.
15. 耿文博, 刘少文, 张强.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3):392-395.
16. Tan BL. Aust Occup Ther J. 2009 Aug;56(4):220-228.
17. 陈兵, 周永玲, 朱晓丹,等.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2, 49(1):4. 2022,49(01):35-37.
18. Zanelli J,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19 Oct 1;176(10):811-819.
19.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20. Falkai P, et al. World J Biol Psychiatry.2005;6(3):132-191.
21. Harvey PD, et al. Schizophr Res Cogn. 2022 Mar 22;29:100249.
22. Horan WP, et al. Curr Top Behav Neurosci. 2022 Aug 2.
审批码:SC-CN-09230
有效期:202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