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15:40:53来源:医脉通阅读:16次
近年来,创新药物或疗法的不断问世日趋满足了血友病A患者多样化的临床治疗需求。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合并症管理复杂性及治疗策略多样性等也为临床医生带来了诸多挑战。基于此,北京恒济卫生管理发展基金会发起了血友病前沿进展巡讲,以期通过多角度分享血友病诊疗进展,为我国血友病临床提供指导。
湖光秋月,潭面风动,血友病治疗征程仍在继续。2022年9月19日,血液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系列会血友病前沿进展巡讲(北京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赵永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邀请北京协和医院王书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吴润晖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姝教授分享血友病相关精彩内容。医脉通特别整理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大会致辞
会议伊始,赵永强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了我国血友病领域的著名专家,就血友病诊疗进展进行梳理。随后宣布会议开始。
图1 赵永强教授作精彩致辞
王书杰教授:非因子药物预防治疗背景下,个体化方案助力血友病患者乐享人生
医疗水平的提升及治疗理念的更新对血友病治疗决策影响深远,王书杰教授结合血友病的相关进展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要点一:血友病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血控制,预防治疗是公认的标准治疗
世界血友病联盟(WFH)相关指南已明确预防治疗是血友病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首要目标是控制出血,并最终达到无自发性出血。早期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往往显示出更优的长期生存结局;对于患有重型血友病A或B的患者而言,建议在关节疾病发作前以及理想情况下,患儿3岁前尽早开始使用凝血因子浓缩物(标准或延长半衰期的FVIII/FIX)或其他止血剂进行预防治疗,预防自发性和突破性出血,包括可能导致关节疾病的关节积血;已有关节损伤且未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建议开始三级预防,减缓疾病进展。
图2 王书杰教授分享血友病标准治疗模式
要点二:即使预防治疗大多数中国血友病患者仍存在出血
AHEAD研究是一项在22个国家开展的前瞻性、非干预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亚组共纳入141例患者。结果显示即使接受预防治疗,存在出血事件的患者比例总体高达75.8%;中国亚组分析显示,与仅接受按需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预防治疗的血友病患者年化出血率(ABR)与年化关节出血率(AJBR)均较低(8.2 vs 29.4,4.1 vs 8.6)。但大多数患者即使预防治疗仍存在出血。
图3 王书杰教授分享血友病患者应用传统凝血因子治疗局限性
要点三:长期接受艾美赛珠单抗治疗患者超过80%可以保持零出血,靶关节消除超98%
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在造福众多血友病患者的同时,也存在出血控制效果不佳等问题。新型非因子药物艾美赛珠单抗在这一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疗效。
HAVEN 1-4系列研究汇总分析结果显示,自治疗第24周后,每个治疗间隔中,超过80%的患者需治疗的出血次数为0,需治疗的出血次数≤3次的患者比例可达97%以上;与基线时观察到的530个靶关节相比,靶关节消除比例高达98.9%。
图4 王书杰教授分享非因子药物良好的临床疗效
王书杰教授认为虽然传统凝血因子药物整体上改善了血友病患者的生存结局,但在患者临床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探索创新药物如艾美赛珠单抗等让患者实现零出血甚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吴润晖教授:聚焦儿童,血友病真实世界研究凸显非因子药物治疗价值
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性罕见病,其对儿童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广泛关注的话题。吴润晖教授主要结合真实世界研究前沿动态分享了艾美赛珠单抗在血友病儿童或青少年中的应用。
要点一:艾美赛珠单抗明显降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出血频率,改善肌肉骨骼评分
一项埃及开罗大学儿科医院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了14例接受艾美赛珠单抗预防治疗的血友病A患儿,结果显示,11例(78.6%)患儿治疗6个月后出血率均降至0(基线出血频率6-8次/年),仅有3例发生至少1次突破性出血,但均未导致靶关节发生;治疗后平均肌肉骨骼评分由17降至4。
图5 吴润晖教授分享艾美赛珠单抗治疗伴抑制物儿童和青少年真实世界研究进展
要点二:艾美赛珠单抗可优化血友病给药方式,避免使用输液港
一项德国萨尔大学儿童医院的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14例重度血友病A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含3例PUPs),该研究旨在探索艾美赛珠单抗治疗重度血友病A儿童的依从性、药瓶剂量的给药难点以及非重度出血时使用凝血因子必要性。结果显示,艾美赛珠单抗治疗期间较少额外使用凝血因子,几乎没有PUPs需要额外使用凝血因子;仅报告了少数几例因输液港移除、头部外伤以及创伤性肌肉出血而额外使用凝血因子的患者。
图6 吴润晖教授分享艾美赛珠单抗降低血友病患儿静脉负担真实世界研究
要点三:血友病患儿使用艾美赛珠单抗可有效降低出血,且安全性良好
一项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真实世界研究纳入5例开始治疗时年龄3-26个月的婴幼儿血友病A患者,结果显示在艾美赛珠单抗预防治疗期间没有自发性出血发生,且所有患儿抑制物均为阴性。
图7 吴润晖教授分享艾美赛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血友病婴幼儿患者真实世界研究
吴润晖教授表示多项真实世界研究表明艾美赛珠单抗预防治疗血友病儿童和青少年的疗效及安全性俱佳,为血友病家庭带来了福音。
陈姝教授:关注难点,非因子药物预防治疗时代血友病伴抑制物患者手术相关经验分享
血友病伴抑制物患者手术长期以来是临床难题,众多血友病领域工作者对此展开了不懈探索。陈姝教授主要就非因子药物预防背景下,血友病患者的手术相关经验进行了分享。
要点一:从指南来看非因子预防治疗背景下,血友病伴抑制物患者手术相关推荐
对于正在接受艾美赛珠单抗治疗,需要行大手术或侵入性手术的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对于抑制物低反应者,WFH推荐额外补充含有 FVIII 的产品;对于抑制物高反应者,考虑到血栓性微血管病的风险,WFH推荐首选rFVIIa;需要行小手术或侵入性手术的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推荐使用低剂量或无需凝血因子替代治疗。2021版中国血友病管理指南也做了类似推荐,对于接受艾美赛珠单抗预防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如为大手术,伴高滴度制物患者首选rFVIIa ,尽量不用或慎用PCC,伴低滴度抑制物者也可先输注大剂量FVIII;若为小手术,推荐低剂量FVIII替代治疗,或不进行替代治疗。
对于临床关注的艾美赛珠单抗与旁路制剂合用的安全性问题,在HAVEN 1、HAVEN 2 和HAVEN 4 研究中,对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接受艾美赛珠单抗治疗的同时使用rFVIIa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没有与rFVIIa联合艾美赛珠单抗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血栓性微血管病或血栓事件发生。
图8 陈姝教授分享指南对血友病伴抑制物患者围术期推荐
要点二:从循证医学证据来看血友病伴抑制物患者在非因子药物预防治疗期间的手术经验
STASEY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单臂、IIIb期研究,纳入了195例来自全球85个中心的≥12岁不同严重程度的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旨在评估艾美赛珠单抗预防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并分析了患者接受大、小手术的情况。结果显示,37名血友病A抑制物患者接受了56例次小手术,57.1%的小手术在没有额外使用预防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进行;大部分(18/22)大手术在额外使用预防治疗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虽然其中66.7%(12/18)出现了术后出血,但仅一半是需要治疗的出血。这表明正在接受艾美赛珠单抗预防治疗的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大多可安全地开展小手术,无需额外使用预防治疗药物;且可以通过额外使用预防治疗药物,安全地开展大手术。HAVEN 1-4系列数据分析也符合这一结论。
图9 陈姝教授分享STASEY研究结果
陈姝教授认为新药的引入为血友病伴抑制物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诸多权威研究结果也为伴抑制物患者手术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这一领域仍存在许多亟待探索的空间,期待未来有进一步突破。
会议讨论
与会专家结合临床实践对上述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要点如下:
➤预防治疗的充分程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出血情况,继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关节病变情况则是评价血友病患者长期治疗结局的指标。
➤就抑制物而言,原则应是“防大于治”。按需治疗时,旁路制剂是血友病伴抑制物患者的有效止血药物;预防治疗时,尤其对儿童患者而言,若条件允许,从疗效、依从性等角度来看应首选非因子药物艾美赛珠单抗。
➤血友病治疗应强调个体化,让患者充分参与到治疗决策中,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家庭条件、耐受程度等因素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策略。
➤艾美赛珠单抗获批以来,适应症不断增加。临床实践中发现该药对其他类型血友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期待未来进一步探索,以惠及更多患者。
大会总结
言犹未尽,经过精彩的分享和热烈的讨论后,本次会议落下了帷幕。大会主席赵永强教授表示三位讲者从不同角度对新时代非因子药物艾美赛珠单抗的临床应用、疗效、安全性等进行了深入阐释,为血友病治疗提供了宝贵意见,期待未来能够再次相约,共论血友病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