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19:46:20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引言:一个扎心的事实——即使每天饭量一样,吃得晚就会导致
一项刊登于Cell Metabolism(IF=31.373)的研究揭示了晚进食导致肥胖的原因,晚进食增加了清醒时的饥饿感;降低了24小时的血清瘦素;减少了清醒时能量消耗和24小时的核心体温;改变了脂肪组织基因表达,有利于增加脂肪储存。
以上机制都与肥胖风险增加有关。这一发现进一步明确了晚进食导致肥胖的生理机制,将有助于开发基于时间的饮食干预措施,以预防、管理和治疗肥胖。
主要发现
1.晚进食会增加清醒时的饥饿感并降低24小时血清瘦素;
2.晚进食会降低清醒时间的能量消耗和24小时核心体温;
3.晚进食会改变脂肪组织基因表达,有利于增加脂质储存;
4.总之,晚进食后的这些变化可能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图1 主要机制
食物摄入节律时间与肥胖的关系
全球范围内肥胖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因肥胖导致的慢性病负担严重。研究认为食物摄入的昼夜节律时间可能改变能量平衡,并且是肥胖的一个关键可变风险因素,既往研究证实晚进食晚食与肥胖风险增加、体脂增加以及降低减肥成功率有关。然而,现有证据尚不清楚,饥饿和食欲、能量消耗或两者的变化是否参与其中,以及是否涉及脂肪组织中的分子途径。
为此,研究人员在控制营养摄入、体力活动、睡眠和光照前提下,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入组了 16名超重或肥胖患者(年龄37.3±2.8岁;BMI28.7±0.6kg/m2),所有人完成2个试验设计方案:一个严格按照时间表进食(早进食组),另一个使用完全相同饮食方案,但进食时间推迟大约四个小时(晚进食组)。开始试验前,参与者遵循相同的饮食和用餐时间表,试验过程中记录他们的能量消耗、体温等数据。研究定义的“晚进食”为:比一般进食时间晚约4小时,如一般早餐时间8:00,午餐12:00,晚进食则早餐12:00,午餐16:00。
试验早进食组的三餐的进食时间为(9:00;13:00;17:00),晚进食组三餐时间在早进食组时间上顺延250分钟,试验设计见下图。
图1 试验设计过程
注:两次试验前,每次都要进行定期睡眠/醒来2至3周,并在最后3天内的指定时间间隔(箭头表示时间范围)内食用常规热量餐(1A);早期进食方案(1B);延迟用餐250分钟的晚进食方案(1C)。
晚进食会增加饥饿感、减少能量消耗并改变代谢途径
➤影响食欲调节荷激素(促进饱腹感的瘦素和促进饥饿感的酰化ghrelin):晚进食增加了饥饿感(P<0.0001),改变了食欲调节激素,增加了清醒时间和24h与饥饿相关的ghrelin:leptin比值(分别为P<0.0001,P=0.006)。
通过分析激素水平得出的结果与增加饥饿感的结论一致,与早进食相比,晚进食后瘦素水平在24小时内下降,该激素与饱腹感相关。而瘦素水平增加,则表示能量摄入的驱动力增加。
图2 晚进食对能量摄入调节的影响
图3晚进食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晚进食降低了唤醒时间能量消耗(P=0.002)和24小时核心体温(P=0.019)。
➤晚进食改变了参与脂质代谢的途径,如p38MAPK信号、TGF信号、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调制和自噬,与脂肪分解减少/脂肪生成增加的方向一致。
图4晚进食对脂肪组织定向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
小结
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尽管24小时摄入的热量相同,但晚进食会导致24小时循环瘦素水平降低,同时增加了能量摄入的驱动力,并降低能量消耗。此外,晚进食还会改变人类脂肪组织基因表达,增加脂肪生成和减少脂肪分解,这将会促进脂肪量的积累。
参考文献:
1.Vujović, N et al. “Late isocaloric eating increases hunger, decreases energy expenditure, and modifies metabolic pathways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Cell Metabolism DOI: 10.1016/j.cmet.2022.09.007
2.Press Announcements . FDA Proposes Updated Definition of ‘Healthy’ Claim on Food Packages to Help Improve Diet, Reduce Chronic Disease[EB/OL]. [2022-10-14].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proposes-updated-definition-healthy-claim-food-packages-help-improve-diet-reduce-chronic-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