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李建勇、邱录贵、纪春岩三位教授共探CLL患者精细化全程管理,让患者绽放“生命之光”

2022-10-17 09:34:02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临床进展相对缓慢,且具有异质性,CLL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随着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抗CD20单抗等新药的不断涌现,CLL的治疗和预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此,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指导开展了“生命之光”项目,旨在协助医生做好CLL患者的全程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及长期生存。医脉通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分享CLL治疗模式及长期管理探索,以期为血液科同道提供帮助。



医脉通: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指导开展了关于CLL患者的“生命之光”项目,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项目,哪些患者可以加入到项目中,以及项目的意义?


李建勇教授:“生命之光”项目全称是“生命之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精细化管理项目”,是由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指导,临床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健康管理师、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一个项目。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CLL病史记录,以及长期管理/随访服务平台记录患者既往病程,建立CLL患者档案,协助医生进行患者教育及患者自我健康评估,完成患者管理的闭环。


“生命之光”项目是专为CLL患者设计的长期随访、管理平台,所有CLL患者都是项目管理的对象,新诊断未治疗、正在治疗(无论接受何种治疗)、停药随访中、已死亡/已脱失等各类患者,均可使用“生命之光”项目进行管理。


“生命之光”项目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对患者来说,符合CLL长期管理需求,可以实现患者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全程管理。BTK抑制剂的出现使CLL患者生存期进一步延长,甚至接近非CLL患者的寿命水平,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对于慢病来说,治疗和长期规范化全程管理同样重要,所有患者应终身观察和随访,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患者管理不良反应、规范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等,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建立CLL/SLL患者的数据库,有效反馈真实世界数据,各项目医院主要项目医生均可使用本院录入信息开展研究。


医脉通:随着BTK抑制剂的出现和应用,CLL患者生存期延长、治疗模式发生改变,请您谈谈CLL有限疗程治疗“中国方案”的探索情况。


邱录贵教授:现在国内外指南中CLL治疗首先推荐的均为以小分子靶向药物BTK抑制剂为主的治疗。但BTK抑制剂等小分子靶向药物单药治疗需要终身服药,我国CLL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终身服药患者在经济上、依从性管理上都存在不足。


鉴于此,现在提出了有限周期治疗间歇性治疗,或叫间歇性“治愈”,即患者有一段时间无需服药,像正常人一样,这样使得有停药需求的年轻患者,能够获得更长时间、更高质量的生存。如停药之前患者尚未达到深度缓解,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疾病进展,这时我们可能要桥接免疫化疗,从而避免BTK抑制剂停药后疾病反弹或进展,即“刹车”的概念。而对于老年患者,如70岁以上的患者可能本身不能耐受免疫化疗,治疗上也不追求有限周期治疗,而是重视对患者的全程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见,对不同患者临床的治疗策略不尽相同,未来的治疗趋向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另外,我们中心之前做过一个“汉堡包”方案,即交替使用免疫化疗和BTK抑制剂,达到深度缓解后停药,总体效果很好,现在50例患者已入组完毕,有效率100%,完全缓解率超过60%。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探索奥布替尼联合BR(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或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有限周期的治疗方案。目前该研究已在全国几十家中心启动,通过真实世界前瞻性研究来探索更适合我国年轻CLL患者的有限周期联合治疗方案。


李建勇教授新药有限周期联合治疗不仅克服了免疫化疗治疗的不足,也克服了BTK抑制剂单药长期治疗的不足,故现在以BTK抑制剂为主的新药的有限治疗地位逐渐提升,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探索较多的一是“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抗CD20单抗”治疗模式,该联合方案相对来说毒性较小、见效较快,且比BTK抑制剂单药治疗缓解程度更深,达到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变(MRD)阴性的患者更多,相当部分患者可以实现停药。停药后可使患者耐药风险降低、治疗费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特别是对于用药较多的老年患者,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此外,停药后复发/进展的患者再次使用BTK抑制剂仍然有效。另外则是老药和新药的联合,如BTK抑制剂联合FCR方案或FCG(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奥妥珠单抗)方案,我们中心现在正在进行奥布替尼联合FCG方案一线治疗CLL/SLL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案


医脉通:CLL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会的推动,中国抗癌协会(CACA)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在提高医生CLL诊疗水平、患者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请您从患者和临床层面谈谈CLL未来探索的方向,以及学会今后在CLL领域的主要工作?


纪春岩教授目前临床上CLL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阻止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提高生存质量。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CLL的规范化诊疗工作,包括规范化诊断、预后分层、个体化治疗和疗效监测与随访等,做到全程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应用现有的创新药物,使患者达到更深地缓解、获得更长的生存。


现在有限周期联合治疗CLL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模式既能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也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更符合我国国情及患者需求,但仍存在一些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如MRD检测方法未实现标准化、各临床试验的停药标准不同、停药时机未取得共识、多药联合治疗患者短期经济压力大,另外目前还缺乏MRD驱动的有限疗程长期随访数据等。基于此,我们将继续推进CLL有限周期治疗疗程的探索工作,包括BTK抑制剂联合免疫化疗、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抗CD20单抗等,为患者探索最有利的治疗方案。


欧洲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心(ERIC)制定并更新了CLL流式MRD检测的推荐建议,但国内各大中心仪器、试剂不尽相同,检测水平也参差不齐,亟需符合中国国情的CLL患者MRD检测指南或共识,今后我们将推动MRD在国内CLL诊疗中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应用


另外,为使患者及家属更全面地了解CLL的诊断、治疗及自我保健知识,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患者的科普及患教工作,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把握药物治疗时机,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现长期生存。


李.png

李建勇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慢淋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A类特聘教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任委员


邱.png

邱录贵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际骨髓瘤学会会员委员会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Blood Advances》杂志编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研究联盟副主席

整合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20余项

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论文140余篇


纪.png

纪春岩 教授

山东大学教学名师、杰出人才体系特聘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

山东大学血液病智能诊疗联合实验室主任

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

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