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 16:14:53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晕”筹帷幄 」专栏自2019年5月开设,在1年的时间内,共发布文章近50余篇。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回顾「“晕”筹帷幄 · 第1季」,更多内容,扫描下方二维码↓↓↓
位置性头晕/眩晕是一类临床常见的患者主诉,患者常表现为某些特殊
首先,我们声明观点:位置性头晕/眩晕并不等于耳石症。虽然国际文献和指南里的
那么什么样的位置性头晕/眩晕可能是耳石症,什么样的位置性头晕/眩晕可能不是耳石症呢?接下来笔者就根据文献学习及个人临床经验对此类“患者画像”进行描述(提醒:可能最多囊括约80%的常见临床情况,并不能包括100%的临床现象):
1、患者近期有位置性头晕/眩晕发作,没有既往史。比如半个月前开始出现,体位明显相关,时间小于1分钟,符合耳石症“短、动、床”的三字特征。此时大概率可能是耳石症。注意:这类患者一定要询问患者近两日是否还有体位性眩晕,如果有,大概率位置试验阳性,如果没有,患者可能已经自愈,只是残余头晕作祟。
2、患者近期有位置性头晕/眩晕发作,有既往史。既往史:①数年前有过1-2次类似的位置性发作,但时间不规律,没有“每年发作一次”的主诉。此时大概率可能是耳石症。②患者既往反复发作位置性眩晕,数年内几乎每年发作(>3次以上发作),此时大概率可能不是耳石症,更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或良性复发性头晕。③但要注意,前庭性偏头痛或良性复发性头晕可以合并/继发耳石症。
3、患者数年内反复发作多次,每次仅出现1次位置性头晕/眩晕。患者常表现为半夜出现一次数分钟的眩晕,晨起后再无发作,但这种发作既往数年内可能已经发作数次。此时大概率不是耳石症。
4、患者仅转头、低头、抬头出现位置性头晕/眩晕。大概率可能不是耳石症。
5、患者既往仅有一次丛集样发作的位置性眩晕病史,之后很长时间不能向某一侧侧卧。此类患者会主诉数月前、数年前有过一次位置性眩晕,持续数天-数周,之后眩晕消失,变为某一特定体位头晕(最常描述的就是不能左侧卧或右侧卧),无恶心,持续数月至数年之久,具有明显焦虑神情。此时大概率不是耳石症,笔者常喜欢将其称之为“姿势恐惧性头晕” (Phobic Postural Dizziness,PPD)。患者其实是被既往的耳石症发作“吓着了”,导致即使耳石已经复位或消化吸收,仍然有明显心理障碍,不敢转向发作体位。这类患者的治疗其实并不是靠复位或药物治疗,而是习服治疗最为有效,即每天鼓励患者朝着发作体位做反复躺下-起来的动作,每天20-30次,持续7-14天,大部分患者即可痊愈。必要时可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当然前提还是需要排除中枢疾病。
6、患者仅在平卧位起床时短暂出现头晕/眩晕,而躺下时没有症状。此时大概率可能不是耳石症,①如果站立、行走出现持续性头晕,无恶心,>3个月,应排除PPPD。②如有一过性
7、患者主诉位置性眩晕第一次发作前颅内有一过性声响。大概率考虑耳石症。
8、患者首发持续性剧烈眩晕,数天-数周后出现位置性眩晕。大概率考虑继发耳石症。继发性耳石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如患者既往头晕考虑为前庭神经炎、突聋伴眩晕、Hunt综合征、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PPPD等疾病,而此次发作出现位置性眩晕表现,需行位置试验进行排除。
9、患者虽然位置性眼震很典型,但反复复位7-10天无效。此时大概率可能不是耳石症,应拓展检查范围,排除中枢疾病。注意:一定是反复来院复位3-5次以上,各种方法都使用过,或在家每天自行反复复位仍无效的患者。
10、患者不仅有位置性眩晕,安静状态也发作。大概率不是耳石症。需注意:①每天>5-10次发作,每次仅数秒,大概率可能是前庭阵发症。②每天发作数次,每次数分钟,大概率为前庭性偏头痛或者良性复发性眩晕。
11、患者Roll Test表现为轻嵴帽。大概率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良性复发性头晕/突发性
12、患者多个体位诱发出多种眼震且各种复位无效。大概率可能不是耳石症。
13、患者位置性眩晕/眼震,伴严重行走不稳和/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大概率可能不是耳石症。需进行全面神经科查体,排除CPPV等中枢疾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快速筛查耳石症患者呢?笔者团队近期将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示,门诊问这7个问题,且所有问题患者回答为“肯定”时,高度怀疑其为耳石症。
注:BPPV简易筛查问卷:
1、头晕或眩晕是否在躺下起床、头部快速运动、床上翻身时出现/加重?或在经受头部撞击后发生?(满足一项即可)
2、头晕或眩晕是否有天旋地转的感觉?
3、每次头晕或眩晕持续时间是否<5min?
4、以前(数月前/数年前)是否没有过类似的眩晕发作?
5、正常走路、转头时不会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
6、眩晕时是否不伴发耳闷、听力下降?
7、头晕或眩晕是否不规律发作?
注:更详细的问卷研究过程及统计学指标请关注近期发表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参考文献:
1、Imai T, Takeda N, Ikezono T, Shigeno K, Asai M, Watanabe Y, Suzuki M;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Diagnosis of Japan Society for Equilibrium Research. Classific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 Auris Nasus Larynx. 2017;44(1):1-6. doi: 10.1016/j.anl.2016.03.013..
2、Macdonald NK, Kaski D, Saman Y, Central Positional Nystagmu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Front Neurol. 2017;8:141.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0573.
3、Choi JY, Glasauer S, Kim JH, Zee DS, Kim JS.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apogeotropic central positional nystagmus[J].Brain. 2018 Jan 24. doi: 10.1093/brain/awx381.
4、Choi JY, Kim JH, Kim HJ, Glasauer S, Kim JS.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nystagmus: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J].Neurology. 2015;84(22):2238-46.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1640.
5、Balatsouras DG, Koukoutsis G, Ganelis P, Economou NC, Moukos A, Aspris A, Katotomichelakis M.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secondary to vestibular neuritis.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4 May;271(5):919-24. doi: 10.1007/s00405-013-2484-2. Epub 2013 Apr 11.PMID: 23575935
6、Chu CH, Liu CJ, Lin LY, Chen TJ, Wang SJ.Migrain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
7、Yetiser S, Gokmen MH.Clinical aspect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ssociated with
8、Kim SK, Hong SM, Park IS, Choi HG.Association Between Migraine and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mong Adults in South Korea.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9 Apr 1;145(4):307-312. doi: 10.1001/jamaoto.2018.4016.PMID: 3067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