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肢体抖动就是癫痫?极易被误诊的LS-TIA

2022-03-23 15:25:25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作者:黄渤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位病人,这是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性,数次突发跌倒,伴左上肢不自主抽动,持续几分钟后恢复。她曾在多家医院被诊断为癫痫发作,但脑电图一直没有异常,抗癫痫药物治疗也没有效果。

 

患者MRA发现了颅内血管畸形,这才考虑为脑血管病。实际上,这位病人可能患的不是癫痫,而是肢体抖动型TIA(LS-TIA)。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LS-TIA。

 

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

 

LS-TIA是TIA中非常少见的一类,最早是由米勒·费雪(Miller Fisher)在1962年描述。没错,就是Miller-Fisher综合征的那个Fisher,他不仅首先报道了格林巴利综合症变异型,还对TIA和心源性卒中的研究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

 

Fisher指出,极少数TIA患者会出现肢体颤动、抖动、扭动或其他不规则运动,既可以出现在前循环,也可能出现在后循环TIA的患者身上。仅从临床表现看,与癫痫发作的抽搐难以鉴别。但LS-TIA的这种不自主运动,不会发展成全面性发作。

 

现在一般认为,LS-TIA的患者往往表现为短暂、粗大、不规则、不自主的单侧或双侧肢体抖动,其中单侧上肢最常见。持续数秒到数分钟,最长甚至达数小时。诱因包括体位改变、长时间站立等,可伴局部肢体麻木。

 

后续有研究发现,LS-TIA的患者,往往抖动肢体的对侧前循环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或者烟雾病。有人统计了11例LS-TIA患者,结果发现病变位置多位于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ICA>MCA>CCA,有时合并多支血管狭窄。另有报道称,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约11%发生LS-TIA。

 

LS-TIA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肢体抖动可能是由低灌注,而非栓塞导致。具体来说,是大脑皮层低灌注诱导神经元兴奋所致,也可能与基底节(主要是丘脑底核)及其相邻白质缺血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有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初步的诊断依据:

 

1、患者具备体位改变、运动、过度换气等诱因,符合LS-TIA特征的不自主运动;

2、TCD、CTA、MRA等发现血管病变或血流动力学改变;

3、CTP等灌注成像发现部分区域血流灌注不足;

4、颅脑CT、MRI排除卒中等脑部病灶;

5、EEG排除癫痫发作;

 

 

据报道,有17.5%的LS-TIA曾被误诊为癫痫,所以LS-TIA与癫痫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除了往往可以发现脑血管异常外,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脑电图检查。尽管偶尔也会出现对侧θ-δ慢波活动,但LS-TIA的患者即使在发作期间,EEG也不会出现痫样放电。

 

除癫痫外,低血糖的患者也可以出现局部痫样抽动或四肢强直发作,可以靠病史和血糖检测鉴别。

 

治疗与预后

 

因为LS-TIA往往是由血管病变导致的低灌注所致,因此发生卒中的风险非常高。在治疗上,需要维持或增加脑血流,改善脑血流灌注。可以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药物治疗只是扬汤止沸,不能根本上解决血管狭窄的问题,故效果不佳。可以尝试血管重建术,比如CEA或者CAS,视具体血管病变位置而定。

 

LS-TIA血流灌注重建后,很容易出现高灌注并发症。有报道称,CEA后出血风险高达23%,故需要严密地监测和预防。

 

总结

 

LS-TIA是一种罕见的,表现为肢体抖动的TIA。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癫痫,需要通过脑血管检查、EEG等检查仔细地鉴别,对于那些诊断为癫痫,但EEG没有相应表现,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也要考虑到LS-TIA的可能。

 

LS-TIA的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需要进行积极地治疗。CEA/CAS可以从根源上解决病因,但需要考虑术后的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1].Fisher, C., Concerning recurr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s. Can. Med. J, 1962. 86.

[2].Taniguchi, D., et al., 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duc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 after Lung Surgery. Journal ofStrok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 2017: p. S1052305717303452.

[3].刘春红, 宋彦峰与刘桂莲,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9): 第2页.

[4].Mk, A., et al., Movement symptoms in European Moyamoya angiopathy — First systematic questionnaire study - ScienceDirect. 2017.

[5].汪晶, 朱青与孙圣刚, 老年人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5): 第4页.

[6].Suzanne, et al., 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s in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a case-control study. Brain, 2010. 133(3): p. 915-922.

[7].Rosenbaum, S., et al., Inducible limb-shaking transitory ischemic attacks: a video-documented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mc Neurology, 2016. 16(1): p. 78.

[8].杨莹等,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 41(4): 第4页.

[9].Tiseo, C., et al., Not all intermittent shakings areepilepsy. Internal & Emergency Medicine, 2017.

[10].Bearden, S. and B. Uthman, Cerebral hemodynamic compromise associated with limb shaking TIA and focal EEG slowing. American Journal of Eeg Technology, 2009. 49(3): p. 225-243.

[11].Baumgartner, R.W. and I. Baumgartner, Vasomotor reactivity is exhausted in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s with limb shaking.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1998. 65(4): p. 561-56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