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1 14:38:49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作者:Tinyel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说到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演变历史,知道它的主要症状,或许也可以把诊断标准一条一条说出来,但在面对一个长期头晕的患者时,仍然会觉得做出PPPD的诊断“心中没底”,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出PPPD的诊断。或许,以下内容会对你有帮助。
PPPD的诊断标准与正确把握
2017年Bárá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发布了PPPD诊断标准,对PPPD的诊断进行了规范。
表1 PPPD诊断标准
虽然有了诊断标准,但仍然觉得在诊断的时候无从下手,或不够确定,可能是因为没有对诊断标准正确把握。
➤时间:我们都知道需要满足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但是否关注到在每个月(30天)中,症状必须存在15天以上,并且在1天中,症状可有晨轻暮重的特点(这不要与抑郁的晨重暮轻的特点相混淆)。大部分患者几乎每天都存在持续性的前庭症状,可有短暂的(数小时)间歇期,但对于患者来说,感受到的就是持续的不适。
➤症状及加重因素:PPPD的前庭症状主要是头晕、不稳、内在或外在非旋转性眩晕。对头晕的描述是很难具有确定性的,不同患者的描述差异很大。患者可有昏沉感、头胀、模糊、轻飘等描述,无论何种描述都应是在行走、站立或坐位等直立性姿势时出现或加重,在卧位时缓解,但可能不会完全消失。患者在直立性姿势时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时,只需有轻微的依靠就可缓解症状,比如有人搀扶、扶墙、有靠背的椅子等。PPPD的症状也
➤其他:一些前庭疾病是部分PPPD的触发因素,如前庭性
图1 前庭疾病分类
PPPD是否影响儿童和青少年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PPPD主要影响的是40-50岁以上的人群,是成人的疾病。这是不是就可以说PPPD对儿童和青少年没有影响?当然不能那么绝对,就像许多以往老年人专属的疾病都找上年轻人了一样,PPPD同样可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
PPPD在有头晕和/或不稳感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大约在7.3%。在治疗前,超过半数的患者仍然可以坚持全职工作或学习,少部分患者的工作学习受到一定影响,另有一部分患者无法进行工作学习;在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都恢复了全职工作学习,几乎没有患者的工作学习受到PPPD的影响。
图2 PPPD对患者工作学习的影响
PPPD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工作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那么在前庭检查中是否有一些异常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最明显的异常出现在主观垂直视觉(SVV)测试中,超过半数的患者在SVV检查中出现异常,但这可能与同时患有BPPV有关,BPPV会干扰SVV的结果;除了SVV之外,转椅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图3 PPPD青少年患者的前庭检查
从随访中可以看到,儿童和青少年PPPD的治疗效果显著,大部分患者接受了1-3种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或生物反馈治疗和/或抗抑郁药物(SSRI/SNRI)治疗。也有个别患者没有接受以上任何一种治疗,但症状同样缓解了。儿童和青少年PPPD的疗效似乎优于成人的疗效,预后也更佳。与成人PPPD相同的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同样是女性的患病率更高,占了绝大多数;焦虑人格同样是儿童和青少年PPPD的影响因素。
PPPD的影像学变化
目前对于PP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中也没有纳入客观的检查结果作为参考;PPPD又是一种功能性前庭疾病,但是否就没有任何客观现象可以优化PPPD的诊断?或许可以从神经影像学检查中寻找一些支持依据。
白质:白质损伤或许是导致视觉性眩晕(PPPD相关疾病)出现症状的原因,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灰质:1.灰质体积减少与PPPD的发生有关。2.在某些脑区,灰质体积越小,PPPD病程越长(灰质体积减少与病程的负相关)。3.灰质体积在多模态前庭皮质中减小,在负责情绪调节的脑区增大。
多模态前庭皮层网络主要包括:脑岛顶叶前庭皮层(PIVC)、颞上回(STG)、
总结来说,PPPD患者可能存在白质和灰质体积减小、多模态皮层网络损伤,PIVC和STG损伤及视觉皮层与前庭皮层的负相关与前庭症状关系密切,海马损伤与高风险姿势控制策略相关,ACC损伤与焦虑相关行为有关。
图4 多模态前庭皮层颜色区域代表多模态前庭皮层,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模态
总结
对诊断标准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在临床中提高诊断率的保障,除了熟悉每一项条目外,还要关注其中的关键点;PPPD不仅影响中老年人,也是儿童和青少年正常工作学习的阻碍之一;部分前庭检查的阳性结果和异常神经影像学的发现,仍不能改变PPPD是一种功能性前庭疾病的现有认识,但可以认为PPPD与结构性、精神性前庭疾病均相关,是一个疾病演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康之,刘博,顾平,等.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诊断标准:Bárá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共识[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2):63-72.
2.王圆圆,韩军良.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诊疗回顾及体会[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10):935-937.
3.Wang A, Fleischman KM, Kawai K, et al.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Otol Neurotol.2021,42(8):e1093-e1100.
4.Cao ZT, Liu XM, Ju Y, et al. Neuroimaging studies in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and related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J Neurol. 2021 May 21. doi: 10.1007/s00415-021-10558-x.
5.Indovina I, Passamonti L, Mucci V, et al. Brain Correlates of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A Review of Neuroimaging Studies. J Clin Med. 2021,21;10(18):4274-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