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多图|典型“熊猫脸”,快来看看吧!

2022-03-09 15:51:26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6岁女性,共济失调震颤,通过其影像学检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吧!

 

病史及MR影像

 

➤病史


一名36岁女性,表现为进行性共济失调和右手震颤。

 

➤MR影像(图1-7)


3.9头条图1.png

3.9头条图2.png

3.9头条图3.png

3.9头条图4.png

3.9头条图5.png

3.9头条图6.png

3.9头条图7.png

图1-7


➤下面思考5个问题。


1.突出的异常是什么? 


A.静脉梗死

B.浸润性肿瘤

C.基底节和脑干对称信号异常

D.基底节和脑干微出血

 

2.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A.血管性

B.代谢性

C.传染性

D.创伤后

 

3.有什么放射学征象?

 

A.熊猫脸征

B.臼齿征

C.蜂鸟征

D.十字面包征

 

4.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Wernicke脑病

B.缺氧缺血性脑病

C.Wilson病

D.一氧化碳中毒

 

5.还有什么额外的测试可以帮助确认诊断?

 

A. 裂隙灯检查

B.  硫胺素替换

C.  血气水平

D.  血清锰水平

 

➤答案揭晓:


1.答案:C。基底节和脑干有T2/FLAIR信号异常。

2.答案:B。对称性高信号可能与代谢异常有关。没有与这些发现一致的血管分布。

3.答案:A。熊猫脸征出现了。

4.答案:C。病人被诊断为Wilson病。

5.答案:A。裂隙灯检查可能会发现Kayser-Fleischer环,可诊断为Wilson病。

 

分析和诊断

 

➤分析

 

MRI:对称性T2/FLAIR高信号累及双侧丘脑、中脑、被盖和桥脑。在异常信号区域没有限制性扩散。(图8-14)


3.9头条图8.png

3.9头条图9.png

3.9头条图10.png

3.9头条图11.png

3.9头条图12.png

3.9头条图13.png

3.9头条图14.png

图8-14


➤鉴别诊断

 

➤肝病

➤一氧化碳中毒

➤缺氧缺血性脑病

➤渗透性髓鞘溶解

➤Leigh病

 

➤诊断


Wilson病

 

讨论

 

➤Wilson病

 

➤病理生理学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与组织铜含量显著增加有关。过量的铜可能与巯基、羧基或胺基结合,导致细胞损伤。尽管大脑中普遍存在毒性铜,但病理检查结果主要局限于基底节、丘脑和脑干。这些异常包括萎缩、海绵状软化、空化、神经元普遍减少、细胞增多以及Opalski细胞的存在。这种病理变化被认为是由细胞外铜含量增加引起的,这会引起氧化应激并导致细胞破坏。

 

➤流行病学

 

在大多数人群中,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30000-40000。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目前尚不清楚性别差异性。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多种症状,包括构音障碍、肌张力障碍、震颤、共济失调、帕金森症状和精神问题。角膜中的Kayser-Fleisher环是Wilson病的特征性表现。


医脉通编译自:https://www.auntminnie.com/index.aspx?sec=olce&sub=cotx&pag=cpages&ce_id=12885&pno=1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