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8 17:02:15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眼肌麻痹是一组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及瞳孔改变。引起眼肌麻痹的原因复杂多样,尤其当患者以眼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且缺乏明确的定位体征时,医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明确其病因,因此很容易误诊、漏诊。如早期针对其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多数眼肌麻痹患者症状可以好转。今天带大家系统学习一下眼肌麻痹的分类及病因特点。
核上性眼肌麻痹
又称中枢性眼肌麻痹,由于眼球同向运动中枢或其传导束损害,眼球出现同向注视运动障碍。
➤分类及特点
➤水平性同向运动障碍:一侧皮层同向运动中枢(额中回后部)或其纤维损害,双眼不能转向病灶对侧,即两眼凝视病灶。
➤垂直性同向运动麻痹:四叠体上丘上部病变,表现为两眼向上运动麻痹,上丘下部病变表现为两眼向下运动麻痹。此病变多由占位性疾患所致。
➤病因及临床特点
➤
➤脑肿瘤:松果体肿瘤、四叠体神经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临床上表现为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姿势步态不稳伴早期跌倒、轴性
核间性眼肌麻痹(INO)
又称内侧纵束综合征,病变主要损害内侧纵束。
➤分类及特点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为外展神经旁核至同侧内直肌核间纤维病变。表现为病变侧眼球可外展,但伴有单眼眼震;对侧内直肌麻痹,但会聚运动时可内收。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为外展神经旁核至外直肌核间的纤维病变。表现为侧视时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内收伴有眼震。
➤一个半综合征:为外展神经旁核及至交叉和未交叉的内直肌核纤维病变。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也不能内收,对侧只能外展,不能内收。
➤病因及临床特点
➤脑干血管病变:是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INO)的常见原因之一,尤以脑干
➤
核性眼肌麻痹
脑干病变致眼球运动神经核(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核)损害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
➤分类及特点
➤动眼神经核性麻痹:多为双侧性、不完全性麻痹,可伴有轻度眼轮匝肌麻痹及其他中脑病损的体征。
➤滑车神经核性麻痹:滑车神经核病损时,表现为病灶对侧的上斜肌麻痹,多合并动眼神经病损,表现为滑车神经与动眼神经交叉性麻痹,同时也可伴有脑干病损的其他体征。
➤外展神经核性麻痹:多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其他脑干病损的体征。
➤病因及临床特点
➤脑干病变(血管病、炎症、肿瘤等):是引起核性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其中以脑干卒中最为常见。临床上仅表现为眼肌麻痹的脑干卒中并不常见,多数因病灶较大,累及周围结构而合并其他脑干受损的症状与体征。
➤脑干
➤脑干的其他病变:如肿瘤等累及相应的神经核时也会出现类似的表现。
周围(核下)性眼肌麻痹
➤分类及特点
➤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病变侧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除向外下运动外其他各方向运动均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向下、向外方向运动,尤其向下运动时有明显复视。
➤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外展,外展时露出白色结膜。
➤病因及临床特点
➤
➤
➤炎症性病变:各种特异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也是引起周围性眼肌麻痹的重要原因,如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HS)、吉兰一巴雷综合征(GBS)、隐球菌
➤肿瘤性病变:发生于颅中窝蝶鞍区的肿瘤如垂体肿瘤、颅底
➤海绵窦血栓形成:临床上一般急性起病,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眼球固定、复视、角膜反射减弱、眼眶部疼痛等动眼、滑车、外展及三叉神经第1支受累症状,有时三叉神经第2支也可受累,并伴有高热、剧烈头痛、恶心、
➤眼肌麻痹性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眼肌型
➤肌肉病变: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临床表现为复视、眼球运动受限等眼外肌受累的症状,还可有眼睑退缩、眼球突出、视神经功能障碍等。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是线粒体脑肌病的一种较常见的类型,临床可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并缓慢进展为全眼外肌
参考文献:
[1]赵馥.眼球运动及其障碍[J].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1,7(1):56-57.
[2]孙觊.86例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9.
[3]王明礼,陆晓红.眼肌麻痹的诊断治疗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2001(05):4-5.
[4]赵红地,叶秀荣,李秀欣.50例眼肌麻痹病因与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0,18(05):441-442.
[5]张金枝,林燕,张潇,刘真真.眼肌麻痹病因及其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0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