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动脉炎引起的卒中——这样的影像学表现,你了解多少?
2022-02-16 15:35:50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巨细胞动脉炎(GCA)是西方国家和老年人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其特征是主动脉壁和主动脉上分支(包括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肉芽肿性炎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来自颈外动脉分支的血管炎(头痛、头皮压痛、查体颞动脉异常和颌跛行)。本文介绍一例以轻度缺血性卒中起病,GCA临床表现不明显的病例。该病例中影像学检查极大地帮助了早期诊断。通过了解这个病例的影像学特征,相信神经科医生在评估此类患者时,可以意识到这一诊断。
79岁女性,突发孤立性运动性失语
患者女,79岁,既往高血压、软骨钙质沉着症和巨食管伴贲门失弛病史,使用低剂量类固醇(最初用于软骨钙质沉着症)1年,发病前3周停药,继发性轻度营养缺乏,近三个月体重减轻4公斤。因孤立性运动性失语发作5分钟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正常,双侧颞浅动脉搏动感知良好。
实验室检查显示轻度贫血,C反应蛋白为16mg/dL,红细胞沉降率为31mm/h。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双心房扩张。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粥样斑块。
头MRI提示:左顶叶下部,大脑中后动脉分水岭区小急性缺血性梗死(图1A)。与TCD相似,TOF序列提示左侧床突上颈内动脉局部重度狭窄(图1B)。

图1非增强MRI和高分辨MRI
A、DWI显示左下顶叶急性缺血性卒中(黄色箭头)。B、TOF显示左侧床突上颈内动脉水平局灶性重度狭窄(白色箭头);在右侧颈动脉虹吸部也可见可疑局灶性狭窄。C、HR-MRI T1增强显示狭窄水平附壁增强(黄色箭头)。
由于不明原因的C反应蛋白升高和床突上狭窄的孤立性质,与颈部血管轻度的动脉粥样硬化不同,为进一步明确颅内狭窄原因,完善了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MRI(HR-MRI)(图1C),该结果提示血管炎或活动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进一步完善FDG-PET/CTA扫描,结果显示整个胸主动脉、2条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葡萄糖摄取增加(图2),符合GCA诊断,随后经颞动脉活检证实(图3)。

图2全身18FDG-PET/CTA
A和B,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A)和颈总动脉(B)水平3级附壁摄取增加(根据Nielsen等人的综述,3级被认为与血管炎一致),用粉色表示。

图3颞动脉活检结果
A、B显示弥漫性动脉炎、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A),内中膜之间CD68+淋巴细胞浸润,伴有内部弹性层分裂。
由于重度吞咽困难和消化道淤滞,给予静脉甲泼尼龙(0.7mg/kg)。在食管括约肌手术后,改为长期口服泼尼松,缓慢减量,3个月随访时无复发。
讨论
GCA通常发生于50岁以后,女性多见,70岁为发病高峰。对于伴有颅内大血管狭窄(即使没有头痛)的老年人急性缺血性卒中,可以考虑GCA,特别是当典型的临床表现因其他原因通过类固醇治疗减轻时。HR-MRI和PET-FDG增强和摄取模式均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
医脉通编译自:Dimancea A, Guidoux C, Amarenco P. Minor Ischemic Stroke and a Smoldering Case of Giant-Cell Arteritis: A Case Report. Stroke. 2021 Nov;52(11):e749-e752. doi: 10.1161/STROKEAHA.121.035432. Epub 2021 Oct 8. PMID: 346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