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WCN22热点速递丨智慧医疗与中美研究团队共筑肾脏健康长城

2022-03-14 13:36:57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2月24-27日,2022年世界肾脏病大会(WCN)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肾脏病研究与治疗现状,而我国也有研究者运用非传统的研究方式,即结合AI、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方式进行医学研究,取得不俗进展。


本文中,医脉通精选了3篇研究,来自美国、中国的研究团队,通过大数据的形式分析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糖尿病肾病(DKD)和膜性肾病


中美研究:关注中国IgA肾病的发病率与治疗方案¹


标题:A Targeted Literature Review of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Patterns of IgA Nephropathy in China, TW,and South Korea

作者:Omer Zaidi, Fen Du, Zhaoli Tang,et al.

单位:OPEN Health,Otsuka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Commercialization.

编号:POS-304

 

与欧美相比,亚洲地区IgA肾病报告更多,但是至今没有研究表明IgA肾病在东亚地区的总体患病率。因此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研究者对中韩的IgA肾病流行率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地区IgA肾病的患病率高于台湾地区,低于韩国。而治疗方面,大部分IgA肾病患者接受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治疗,而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 


该项研究中,数据来源于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CNKI、韩国医学数据库和韩国信息服务系统。此外,研究者还使用谷歌和百度进行了补充搜索,包括未经同行评议的出版物、临床指南、会议论文集以及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网站。 


在中国大陆,25%(范围:6~41%)的肾活检患者为IgA肾病患者,而38%(30%~50%)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为IgA肾病患者。 


在中国台湾,12%(11~13%)的肾活检患者为IgA肾病患者,而26%(30%~50%)的PGN患者为IgA肾病患者。


在韩国,38%(26~62%)的肾活检患者为IgA肾病患者,而51.6%(51.3~51.9%)的PGN患者为IgA肾病患者。 


在中国的成年IgA肾病患者中,38%~90%的患者都接受了ACEI或ARB治疗,较少有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2~86%)和糖皮质激素(10~36%)的治疗。而未成年IgA肾病患者中,上述三类药品的使用率分别为50~70%、64%和45~48%。


大数据算法开启未来新时代,陈香美院士团队关注临床运用


1.2型糖尿病患者的DKD发生风险预测²


标题:Prediction of 3-Year Risk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Using Machine LearningBased o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作者:Zheyi Dong, Qian Wang, Yujing Ke, et al.

单位: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General Hospital, Nephrology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Kidney Diseases,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Kidney Diseases.

编号:POS-325

 

DKD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急需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DKD发病风险的有效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的陈香美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成功建立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DKD发病风险模型。该模型仅用电子病历即可预测,准确率较高(AUC=0.815)。

 

该研究共纳入800余例患者,并使用森林递归特征消除法对患者的特征进行特征消除。该模型纳入的参考因素有年龄、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身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型半胱氨酸、碳酸氢盐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利用7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出预测模型。

 

纳入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IQR,48-66岁),585(67.7%)为男性。经分析,老龄、同型半胱氨酸较高、血糖控制不佳、血清蛋白较低、eGFR较低、碳酸氢盐较高可增加DKD的发生风险。此外,AUC发现Light GBM算法模型的AUC面积最高,可到达0.815(95% CI,0.747-0.882)。

 

总之,该研究建议Light GBM算法模型是一种具有较高潜力的风险预测工具,可促进具有完整电子病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2.辅助膜性肾病无创诊断


标题:Use of machine learning to develop and optimize a diagnostic modelfor membranous nephropathy

作者:Qian Wang , Shibin Su , Weiguang Zhang , et al.

单位: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General Hospital, Nephrology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Kidney Diseases,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Kidney Diseases.

编号:POS-219

 

目前,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缺乏有效且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陈香美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机器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Ab)以及其他生物标志物可高精度(AUC=0.951)无创诊断膜性肾病,是辅助临床工作的好助手。

 

该研究纳入了自2009年至2020年期间所有接受肾活检的患者,根据活检结果分为膜性肾病组和非膜性肾病组。除了anti-PLA2R-Ab以外,还纳入了其余9种指标。采用7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出预测模型。其中70%的数据为训练集,30%的数据为验证集。

 

整个研究共计纳入了8840例患者,其中2457例患者有anti-PLA2R-Ab检验数据。研究团队开发了2种验证模型,第一种纳入了10种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β2微球蛋白、α2球蛋白、尿红细胞、血尿素氮、总胆固醇、免疫球蛋白轻链lambda、血清总蛋白、24h尿蛋白和eGFR。而Catboost的精度最高(AUC=0.916)。

 

在优化算法和纳入指标后,只有6种指标的第二套算法诞生了,它包括anti-PLA2R-Ab、血清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总胆固醇、eGFR和24h尿蛋白。同样,Catboost的精度最高(AUC=0.951)。

 

在所有膜性肾病诊断的机器学习模型中,Catboost的算法精度最高,而anti-PLA2R-Ab指标在预测膜性肾病发生风险方面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POS-304,e-posters,World Congress Of Nephrology(Virtual meeting).

2. POS-325,e-posters,World Congress Of Nephrology(Virtual meeting).

3.POS-219,e-posters,World Congress Of Nephrology(Virtual meeting).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