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10:00:2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1次
10月13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丹麦的平行分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在老年男士中,与不筛查相比,全面心血管病筛查总体并未明显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但65~69岁亚组有明显生存获益。
该研究从丹麦15个市纳入46 611名65~74岁的老年男士,以1:2的比例随机分入筛查组和对照组,剔除85名在接受筛查前死亡及移民的男士后,筛查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736例和29790例,其中筛查组有62.6%接受筛查。
筛查手段包括CT冠脉钙化评分、动脉瘤、房颤、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筛查,踝臂指数评估外周动脉疾病和高血压。如果发现异常,提供预防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主动脉手术。
意向治疗分析显示,中位随访5.6年后,筛查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2.6%和13.1%,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但风险比达到了0.95(95% CI,0.90~1.00,P=0.06)。
作者认为,95% CI提示风险降低0~10%,这一结果范围看似合理,不能排除有临床意义的益处。
作者还表示,因为被邀请接受筛查的男性中只有62%实际接受了筛查,所以结果低估了实际筛查产生的效应。
筛查组启动抗血小板药和降脂药预防性用药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次要结局中,与对照组相比,筛查组卒中的风险降低了7%(HR=0.93,95% CI,0.86~0.99),复合结局(死亡、卒中或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也降低了7%。为0.93(HR=0.93,95% CI,0.89~0.97)。
但两组的心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破裂发生风险均相似,在安全性事件方面也无明显差异。
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在≥70岁的男士中,死亡风险无差别;但在65~69岁男士中,筛查组的死亡风险降低了11%。
作者表示,评估筛查项目时,也必须考虑筛查带来的潜在危害。
研究发现筛查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和6.3%)。最近有证据提示,对于老年人和患无症状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抗血小板药一级预防无效,因此,对于本试验中开出的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不适用。
来源:Five-Year Outcomes of the Danish Cardiovascular Screening (DANCAVAS) Trial. N Engl J Med, 2022, 387: 1385-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