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17:17:34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医脉通导读
本项meta分析是首项定量比较电
相比于电休克组,氯胺酮组报告的
然而,抗抑郁治疗终究需要个体化,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不同治疗手段的副作用及患者的个人偏好。
————————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电休克治疗是老牌抗抑郁治疗手段,而氯胺酮则是抗抑郁领域新贵。两者在抗抑郁起效速度及疗效方面均拥有出色的数据,常用于快速缓解紧急情况,但同时也各自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顾虑。
作为一种尚未正式获批治疗抑郁的药物,氯胺酮的抗抑郁疗效究竟能否挑战电休克,总体安全性又是否优于电休克,目前尚缺乏汇总分析的量化数据。
研究简介
2022年10月19日,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Taeho Greg Rhee博士及其合作者于JAMA Psychiatry(影响因子 25.911)在线发表了一项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比较了电休克与氯胺酮治疗重性抑郁发作(MDE)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者检索了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2022年4月19日之前收录的相关人类研究,要求受试者均为确诊抑郁患者,干预/对照组须包括电休克及氯胺酮,使用抑郁症状严重度作为疗效指标。研究主要疗效转归为抑郁严重度(使用标准化均数差[SMD]评估)、认知功能及记忆表现,安全性转归则包括严重不良事件(如自杀未遂及死亡)等。
研究结果
本项meta分析最终纳入6项临床研究,包括5项随机对照研究及1项自然观察性开放标签研究,时长1-4周,单项研究样本量18-186;共340名患者,均符合电休克治疗指征,其中电休克组162人,氯胺酮组178人,平均年龄37.5岁-52.5岁。多项研究同时纳入了双相抑郁患者。
抗抑郁疗效
图1 森林图:电休克相比于氯胺酮的抗抑郁效应量
左,电休克更优;右,氯胺酮更优
汇总分析显示,电休克相比于氯胺酮的抗抑郁效应量SMD为−0.69(95%CI, −0.89 ~ −0.48),提示疗效优于氯胺酮,如图1。
基于评估工具的分层分析则显示,无论使用MADRS(SMD, −0.59)、HDRS(SMD, −0.83)还是BDI(SMD, −0.86)评估抑郁严重度,电休克的疗效均优于氯胺酮。
认知及记忆
一项研究比较了电休克与氯胺酮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发现氯胺酮组总体更优(Cohen d, 0.40; P = .04),其中注意力、言语记忆、执行功能的组间差异效应量较大,即刻记忆与视觉记忆无显著组间差异。
另一项使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估的研究报告称,两组的记忆表现无显著差异。
自杀未遂及自杀死亡
仅一项研究报告了包括自杀未遂及自杀死亡在内的严重不良事件。无论严重不良事件整体,还是自杀未遂或自杀死亡,两组均无显著组间差异。
具体不良事件
相比于电休克组,氯胺酮组报告的头痛及肌痛更少。相比于氯胺酮组,电休克组报告的视物模糊、眩晕、复视/眼球震颤、一过性解离或人格解体症状更少。
结论
本项研究是首项定量比较电休克与氯胺酮抗抑郁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总体显示,在改善急性抑郁症状方面,电休克的疗效可能优于氯胺酮,而两者的安全性表现也与临床认知比较相符。
然而,本项研究也存在一系列局限性。例如,大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所纳入研究的入组标准存在差异,不同研究中的氯胺酮与电休克治疗方案也可能有所不同。低至中等的方法学质量,以及偏低的统计学效力,对结果的解读造成了影响。目前,至少有两项比较电休克与氯胺酮抗抑郁表现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有望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尽管电休克在疗效数据上占优,但抗抑郁治疗终究需要个体化,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不同治疗手段的副作用及患者的个人偏好,方可为患者争取最大的治疗获益。
文献索引:Rhee TG, Shim SR, Forester BP, Nierenberg AA, McIntyre RS, Papakostas GI, Krystal JH, Sanacora G, Wilkinson ST. Efficacy and Safety of Ketamine v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Among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sychiatry. 2022 Oct 19.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2.335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2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