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肺癌前沿进展“全面盘点、细致解读、E网尽享”:周清教授谈AWE会议特色与最新进展

2022-10-20 18:04:0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编辑:小园

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肺癌多学科综合精准医疗是当今社会的热点,新进展不断涌现。“2022 AWE肺癌网络直通车——ASCO、WCLC、ESMO全面盘点、细致解读、E网尽享”将于2022年10月22日以线上直播形式召开肺癌学术交流会,本次大会是面向全国的关于肺癌治疗领域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盛会。会议前期,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教授为临床医生分享了本次会议的亮点、意义及肺癌领域的最前沿进展。


专家简介

1666245000691840.jpg


周清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肺内二科主任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副会长兼秘书长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




医脉通:在即将召开的AWE大会上,我们注意到,免疫治疗有两场“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主要聚焦围手术期和不可切除肺癌,以及晚期肺癌的免疫治疗。精准治疗有三个专场“风起云涌、逐日追风、流星赶月”,主要涉及“EGFR、ALK、MET、RET”等靶点的治疗进展。AWE将肺癌领域的学术会议“融合”,您作为本次AWE大会的主席,能否结合在各个领域的最前沿进展,谈下本次大会设立各个专场的意义及亮点?


周清教授第一届会议于2018年开启,叫做“ASCO肺癌急速直通车”,当时我们全力以赴,期望提高与国际进展接轨的速度,在2018年六月份ASCO刚结束后的第一周,我们就对ASCO的核心内容通过网上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了快速直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好评。



从2019年开始,我们将会议扩展成了AWE的形式。会议秉承的理念是,将全年来肺癌领域最重要的三个国际大会公布的研究进展和权威信息,通过国内专家的盘点和解读,传递给中国的肺癌学者和医生。


从2018年开始算起,AWE已是第个五年头。从会议理念——“全面盘点 细致解读 e网尽享”可见,会议全面盘点全年来自国际权威学术会议进展的同时,还将细致解读各领域前沿进展,这是AWE会议非常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并邀请各领域的权威大咖,就临床价值、临床实践的启示及意义、优缺点、未来方向进行解读——这非常关键,会帮助临床医生理解研究进展的临床实践意义和未来应用。


关于会议专场的设立,一方面,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大热”的话题。会议涵盖从晚期疾病的进展(一线、二线治疗),到中期疾病(围绕“放化疗后的免疫巩固治疗”模式,从更细节方面进行讨论和思考),再到早期疾病的进展(围手术期的免疫治疗)。另外,会议有几个不同的免疫治疗“板块”,会议按照不同药物的结构和治疗模式(单药或联合)进行解读。可以说,全方位覆盖免疫治疗领域的进展。第二,靶向治疗领域,会议对常见靶点(EGFR)、少见靶点(ALK/RET/BRAF等)、抗血管药物治疗靶点包括安罗替尼这种小分子抗血管药物进行盘点和解读。第三,今年会议将“检测”相关进展纳入进来,近两年来,讨论最多、大家最关注的是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相关进展。


简言之,今年AWE会议,围绕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检测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全面的盘点和解读。


医脉通:上次采访您时,您提到GEMSTONE-301研究作为重磅研究入选了今年WCLC口头报告。继PACIFIC治疗模式之后,舒格利单抗开启了不可切除肺癌治疗的新模式,III期不可切除NSCLC从传统上只能进行同步放化疗到放化疗后开创性地加入免疫治疗到GEMSTONE-301研究探索了联合治疗的不同模式的疗效。对于III期不可切除NSCLC来说,可以说研究领域不断精准和细分,请您结合您的临床实践,谈下GEMSTONE-301研究的治疗模式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周清教授GEMSTONE-301研究结果的第一次中期PFS结果已在今年1月份发表于Lancet Oncology杂志。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我们得到了更成熟的PFS结果,并被纳入今年WCLC大会口头报告。该研究的结果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国际权威杂志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的认可和关注。GEMSTONE-301研究在PACIFIC研究的基础上,将同步放化疗后的免疫巩固治疗这样的标准治疗模式,又向前推进一步并进行了延伸:将同步放化疗扩展到,无论是同步还是序贯放化疗之后,都应该接受免疫巩固治疗。


我们知道,PACIFIC研究当时没有涵盖中国人群的数据,而GEMSTONE-301是一项来自中国本土患者的研究和数据。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研究数据不断地成熟,可以发现,PACIFIC和GEMSTONE-301研究之间有异有同。通过研究背后的细节分析发现,来自中国本土的GEMSTONE-301研究结果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国的临床实践。今年AWE会议上,我们仍会跟进一步地与大家分享GEMSTONE-301研究、结果及临床实践的意义。


PACIFIC和GEMSTONE-301已非常明确地建立和巩固了放化疗之后免疫治疗的地位。未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临床实践将这种治疗模式落地。中期患者的治疗非常复杂,虽然标准治疗模式已建立,但临床上中期患者的治疗模式“五花八门”,真正能完整地走完标准治疗模式的患者非常少。将临床研究真正落地到临床时践需要大家的共同推动。所以,我们反复、不断地强调局部晚期患者(无驱动基因)的标准模式应更好地践行——以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中期患者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需要合理地排兵布阵,对于中期患者,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这部患者的治疗朝着“治愈”的方向发展。


医脉通:基于GEMSTONE-301研究取得的优异结果,能否请您谈下,对于III期不可切除NSCLC,后续有何研究计划或未来的研究方向?


周清教授PACIFIC和GEMSTONE-301建立的治疗理念是先进行放化疗,后序贯免疫巩固治疗。我们发现,在这基础之上,目前已有非常多临床研究正在探索是否能将免疫治疗提前。这种模式的探索有理论依据和临床之需。


前面已提到,临床实践中真正能完成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模式的患者非常少,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错失了接受免疫治疗的机会。免疫治疗提前的一个优势是,能够让更多患者尽早地在不同治疗模式中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是更早开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目前还没有数据,能否建立新模式和新标杆,还需要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未来,如果关于免疫治疗前移有相关可评价的临床研究数据,很可能中期患者的治疗模式会向前再进一步推进。



另一方面,对于中期患者,我们也应更好地将biomarker整合进来,中期患者也可分类为驱动基因阳性和阴性,目前的PACIFIC和GEMSTONE-301治疗模式其实只适合于无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对于驱动基因突变患者的治疗,目前没有答案。在吴一龙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正在探索,在驱动基因阳性III期不可切除患者中如何将靶向治疗更好地整合进来,非常欢迎大家能加入到我们的临床试验中,一起来探索相关问题。


第三,非常重要的进步是应将MRD引入中期患者的治疗,所有患者不应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如果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放化疗,根据MRD阳性或阴性,可指导后续的免疫或靶向治疗,这是将目前治疗模式更精准化的方向之一。以上这三方面是未来需要在中期患者中进行的探索。


医脉通:免疫治疗在早中晚期肺癌中都大放异彩,生物标志物指导的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能否请您谈下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目前的研究进展?


周清教授不像靶向治疗的标志物的“点对点、一对一”,例如EGFR突变或ALK融合等都有对应的疗法,这是靶向治疗独有的思维模式。而在免疫治疗时代,我们发现,免疫治疗的biomarker并不似靶向治疗——能实现一种非常精准的预测。


截至目前,最可靠、相对完善的生物标志物是PD-L1。PD-L1作为连续的变量,从阴性到低表达到高表达,对于患者的筛选、疗效预测,并不像靶向治疗的标志物是绝对的阳性或阴性的关系。在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中,目前只能粗略地去指导单药或联合治疗(化疗或抗血管药物)。


目前有研究正在探索biomarker组合的效果,通过多个biomarker的组合,包括MTB、KRAS、TP53、MDM2、STK11等重要基因。还有非常多与免疫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例如TCR)研究和基础研究,例如T细胞比例、免疫微环境特征等,以及与肿瘤代谢相关的研究。


当寻找不到唯一biomarker时,biomarker的研究和探索就越多而显得“百花齐放”。对于免疫治疗,人群方面可能很难做到非常精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免疫治疗可让更多人群获益,这是一个优势,不会绝对排除某些人群。但我们仍希望能通过biomarker的组合能给患者免疫获益程度相对精准的评分,从而预测患者能从哪一类免疫治疗中获益。


除了PD-L1、CTLA-4,还有很多免疫检查点(例如LAG-3、CD73等)正在探索中。未来,希望这些新靶点的探索取得成功之时,能与对应的靶向药物一起出现并应用于合适人群。免疫治疗目前虽然没有那么“精准”,但正朝着越来越精准,让患者获益更多的方向去发展。


医脉通:不同阶段肺癌的治疗都面临着最佳获益人群的选择。对于可切除肺癌后续治疗的选择,今年WCLC大会上,吴一龙教授和您的团队公布了关于MRD的最新观点。研究者认为,MRD不同于ctDNA,未检测到MRD有望重新定义可治愈人群。您如何看待MRD有望成为新时代下肺癌治疗标志物的潜力?


周清教授MRD是非常有前景的biomarker,它是通过非常精准检测得到的结果,可体现每位患者的特征。MRD要根据个体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状态去量身定制检测的panel,体现了较好状态的个体化和精准化。通过超高深度、超高灵敏度、超高准确性的技术检测,MRD可体现患者是否有微残留、多或少以及其动态变化。


通过非常先进的手段,我们可以识别传统理念上的一些弊端。例如,传统治疗模式总会基于一种理念,例如术后要接受辅助化疗,它是基于手术未必会把所有的肿瘤都切除干净,在某个地方总可能有潜在的残留——复发转移的根源。如果这样的理念一直成立,就应该永不停歇地进行所有的治疗。但临床上并不是这样,一定会有某些患者实际上接受了过度治疗。过度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危害,包括不良反应、身心负担、经济上的负担。


MRD能给医生和患者带来很有力的帮助,可以挑选出潜在可治愈人群、不需要过度治疗的人群,挑选出来真正需要辅助治疗和有复发高风险的人群,真正复发高风险人群接受积极治疗后,能够推迟复发,甚至走向治愈。MRD可真正意义上对整个群体的精准细分,包括术后辅助治疗、局部疾病治疗领域和晚期治疗领域。例如局部晚期患者通过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通过MRD或许能给患者一个“治疗假期”,通过治疗假期可更好地延缓耐药,推迟耐药,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更长的获益。


MRD已经全方位改变了医生对肿瘤负荷的认识。传统上,我们不断地在治疗方面做“加法”,希望使用所有的武器而给患者更好的治疗,实际上,做加法有时事与愿违。现在我们通过MRD可以让治疗停下来——做“减法”,某些患者会从中取得更多获益。


总之,MRD非常有前景,未来的三到五年,MRD将全面地改变患者评估、治疗模式的选择和所有人群的精准细分,将会改变所有肺癌(早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模式。


2022 AWE 会议日程

112345.jpg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