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研究前沿 | 多基因风险评分联合癌症家族史,更有利于识别前列腺癌高死亡风险人群

2022-10-20 19:47:00来源:医脉通阅读:9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家族史是前列腺癌中被普遍认可的危险因素之一,已被应用于临床肿瘤风险分层和筛查。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多基因风险评分(PRS)在预测前列腺癌方面要优于单纯的家族史,PRS可以更好识别出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将二者联合,或许可以更好地识别出前列腺癌的高风险人群。国外研究者展开了相应研究,医脉通整理如下。


背景


研究者的既往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前列腺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患有致命性前列腺癌的风险更高。研究者假设,结合不同的遗传检测可以改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的危险分层,并对家族史结合PRS评分的效果展开了进一步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中10120例患者数据,评估其前列腺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情况,并结合PRS评分(包括269种前列腺癌变异),鉴别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前列腺癌风险和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的男性。


结果


研究共纳入10120例男性,研究开始时的中位年龄为65.3岁。其中2557例男性有前列腺癌或乳腺癌家族史(49.9%仅前列腺癌家族史,42.4%仅乳腺癌家族史,7.7%同时存在两种家族史)。存在家族史的男性PRS评分更高,既往检测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比例也更高,其他的基线数据相似(表1)。


表1 患者开始随访时的基线数据

1.png


研究随访期间共观察到1915例前列腺癌(中位随访时间18.3年,IQR 11.1-22.8年)和166例致命性前列腺癌事件(中位随访时间23.2年,IQR 13.8-25.0年)。与既往报道一致,有癌症家族史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有关,仅存在乳腺癌家族史的HR为1.24(95%CI 1.06-1.44),仅存在前列腺癌家族史的HR为1.58(95%CI 1.38-1.81),两者都存在的HR为1.65(95%CI 1.21-2.24)。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的分析结果与之类似(表2)。


与低风险男性(PRS评分低且无家族史)相比,高风险(PRS评分前25%且存在家族史)男性前列腺癌发生率最高,HR=6.95(95%CI 5.57-8.66);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的HR为4.84(95%CI 2.59-9.03)


表2 癌症家族史和前列腺癌PRS评分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和特异性死亡率关联性的分析

2.png


存在前列腺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无论PRS评分如何,其发生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的绝对风险较无家族史人群均更高(图1)。在PRS评分前25%的男性中,存在癌症家族史的男性的前列腺癌终生死亡风险为3.2%(95%CI 1.9%-5.2%),不存在家族史的男性为1.8%(95%CI 1.2%-2.7%)。在PRS评分最低的男性中,存在癌症家族史的男性的前列腺癌终生死亡风险为1.2%(95%CI 0.5%-2.9%),不存在家族史的男性为0.4%(95%CI 0.1%-0.8%)。


3.png

图1 不同PRS水平下,具有癌症家族史男性发生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特异性死亡的绝对风险


此外,多数事件发生在PRS评分较高(50%-100%)且存在癌症家族史的男性中(图2)。


4.png

图2 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特异性死亡发生情况


此外,PRS评分较高(50%-100%)且存在前列腺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1.8%),占70岁前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病例的100%;占75岁前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病例的97.5%;占80岁前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病例的94.4%;占85岁前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病例的89.4%。


结论


研究表明,基于家族史和遗传多基因风险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可以识别出早期死于前列腺癌的高风险患者。与传统的家族史检查相比,联合PRS可以更好评估前列腺癌的遗传风险,且对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的检出率更高。值得开展更多的研究验证这一检查方法,以评估是否能转化为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Plym A, Zhang Y, Stopsack KH, Jee YH, Wiklund F, Kibel AS, Kraft P, Giovannucci E, Penney KL, Mucci LA. Family history of prostate and breast cancer integrated with a polygenic risk score identifies men at highest risk of dying from prostate cancer before age 75 years. Clin Cancer Res. 2022 Sep 14:CCR-22-1723. doi: 10.1158/1078-0432.CCR-22-172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103261.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