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16:04:17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作者:王玉伟 金迪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主持人开场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新旧心标成员,组成“新三项”和“旧三项”两队,举办辩论、各展所长,希望各位选手能够畅所欲言!
2.hs-cTn的独白
作为本次辩论的主要,风头正劲的hs-cTn第一个上台发言,他开门见山的抛出重磅结论:“无论是欧洲指南还是国内共识,都一再重申‘目前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上,除hs-cTn外不推荐使用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AMI有我一人足矣,旧三项完全可以停用,劝你们不要因循守旧,推陈出新才是正道!”
此言一出,旧三项队伍自然非常不满,但看hs-cTn为何有如此有底气。
hs-cTn继续说道:“诊断AMI、尤其是STEMI讲究一个“快”字,STEMI患者在发病后1小时内若得到确诊和救治,病死率
现有研究表明,患者出现症状3小时内2次hs-cTn的监测对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可达100%;对于发病3小时内就诊的患者,还可以采用hs-cTn的0/1h、0/2h、0/3h快速诊疗流程来确诊或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1小时或2小时内的hs-cTn水平的绝对变化可替代3小时或6小时后的绝对变化。
根据这些研究,我自能‘以一敌三’,多项指南推荐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首选检测hs-cTn,国内共识也言明‘hs-cTn可取代传统的心梗三项’,cTn、CK-MB、MYO组成的旧三项,已经完全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3.cTn的反击
hs-cTn刚说完,cTn就站了起来“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原来,“旧三项” 的队长cTn指的“常规cTn检测”,是hs-cTn检测的“亲哥”,它们是对相同物质的不同检测方法,hs-cTn检测要比常规cTn检测敏感的多。
hs-cTn到底有多敏感?在低于第99百分位值时能检出<50%表面健康人员的方法为常规cTn检测方法,能检出50%-75%表面健康人员的方法为第一代hs-cTn检测,能检出75%-95%表面健康人员的方法为第二代hs-cTn检测;能检出大于95%表面健康人员的方法为第三代hs-cTn检测。
cTn说道:“我们都是‘肌钙蛋白’的检查方法,你无非就是敏感了些,何必趾高气扬。敏感性高对于及时诊断来说,确实是好事,但是正常人都会检测出hs-cTn升高,即会引起受测者恐慌,又给心内科医生增加会诊的负担。而且hs-cTn检测的普及率低,目前还是需要检测cTn。我承认,随着研究的发展,cTn的检测方法也会革新,这都是‘cTn家族’的胜利,我可以接受自己被淘汰,但CK-MB和MYO是与我共事多年的好友,遭到你这样排斥就太过分了。”
4.CK-MB与MYO
hs-cTn反驳道:“现如今我普及率低确实是个问题,但这只是暂时的。CK-MB和MYO都是‘历史的尘埃’,有没有它们对诊断心梗有影响吗?相当年,CK-MB好歹也是一代‘金标准’,但早已经在我们cTn家族面前败下阵来,并遭到2017年ESC的STEMI指南和2018年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遗弃,2021年ESC列举了CK-MB的‘七宗罪’,并倡议不再检测CK-MB。MYO就更可笑了,受到肾功能、心功能、肺功能、肿瘤、感染等多方面影响,除了检测时间窗较早之外没有任何优势,而这一优势已经被hs-cTn所占有,MYO从十多年前就不见于指南、共识,要它何用?”
CK-MB的‘七宗罪’即是ESC建议停用CK-MB的7条理由,简单说来就是CK-MB检测心肌损伤和梗死的敏感度不如cTn、对疑似AMI患者的危险分层没有帮助、评估再梗死不如cTn、检出时间长延误诊断、围术期心肌损伤判断不如cTn、常规开展cTn的医院已不再监测CK-MB、CK-MB增加医疗成本。
CK-MB并不服气:“所谓的‘七宗罪’是‘欲加之罪’!‘常规开展cTn的医院已不再监测CK-MB’这句话本来就不成立,CK-MB和MYO的费用加起来也比hs-cTn便宜不少,动态复查hs-cTn的医疗成本更高。其他的罪名无非是在说我CK-MB不如cTn罢了,我已经将‘金标准’的头衔拱手想让,你们为何还要苦苦相逼!”
MYO用实例进行反击:“心脏标志物都是动态演变的,而且检出时间窗不同、可以互相补充。有些老年患者、
表1. 某患者住院期间心标三项变化
5.D-二聚体和利钠肽
面对旧三项的群起而攻,新三项团队也有话说。
利钠肽说:“BNP和NT-proBNP是目前欧洲
D-二聚体的发言也很有力,它表示AMI需要与
相比于hs-cTn的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利钠肽和D-二聚体的发言则是刚柔并济,即展现独门绝技,又坦然面对不足,旧心标逐渐败下阵来。
6.主持人总结
局势明朗,胜负已分,主持人再次发言:“感谢各位的精彩辩论!旧三项固然经验丰富,新三项在敏感性、时效性、覆盖面上确实具有优势,虽然有些医疗机构受技术或者政策影响,无法开展hs-cTn监测,但在旧三项的基础上添加BNP/NT-proBNP和D-二聚体组成‘心标五项’,也能兼顾诊断。虽然很多人并不能接受‘新三项’,相信将来的指南和共识会给我们更多指导和经验,让医疗更加精准。最后再提醒大家,任何心肌损伤标志物,都不能作为判断AMI的唯一标准,要诊断AMI,还要结合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急诊胸痛心血管标志物联合检测共识专家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急诊医学分会. 急诊胸痛心血管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31(04):448-158.
[2]Jaffe AS, Lindahl B, Giannitsis E, et al. ESC Study Group on Cardiac Biomarker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cute CardioVascular Care: A fond farewell at the retirement of CKMB[J]. Eur Heart J, 2021, 42(23):2260-2264.
[3]Alan WU. 高敏肌钙蛋白争论的十个要点[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5(12):1094-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