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道固远,笃行可至——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东北三省站)圆满成功

2022-10-24 14:26:04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2022年10月16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承办的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东北三省站)以线上的形式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王志国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素君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并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担任大会主持、讲者及讨论嘉宾,共同探讨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血液肿瘤领域的现状与实际应用。本文特对会议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王志国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对所有与会人员致以热烈欢迎。随后,大会主席朱军教授马军教授高素君教授依次致开幕辞。马军教授表示,非常感谢参与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为ASCT在血液肿瘤的应用做出的突出贡献。我们仍需继续努力,奋起直追,使东北三省ASCT技术和数量赶上国内先进水平。朱军教授表示,东北三省同行在ASCT方面拥有长足的经验,以及深刻的体会,希望通过相互交流凝成共识,以规范诊断和治疗恶性血液肿瘤,为患者的最大获益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不懈奋斗!高素君教授表示,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的成立对我国ASCT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但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待进一步提升。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png

王志国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2.png

马军教授致开幕辞


3.png

朱军教授致开幕辞


4.png

高素君教授致开幕辞


学术专场


开幕致辞后,学术专场拉开帷幕。第一环节由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张伯龙教授主持。


5.png

张伯龙教授担任第一环节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小沛教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与展望》为题进行了详细的报告。王小沛教授从国内外差距、国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同行专家参与ASCT意向迅速提高,以及药物选择日益丰富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我国ASCT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有关ASCT发展的以下几点思考:①如何做到思想观念的统一和专业化,如何把控ASCT的每一个环节;②如何在日后开展进行二次移植和预处理方案选择的新尝试;③探索PD-1、CAR-T等新疗法如何与ASCT进行强强联合;④科室内部和科室之间如何相互配合。此外,王小沛教授表达了其展望,开发资源、群策群力、持全局观念,通过全国巡讲推进ASCT发展;脚踏实地,优化革新,为患者做出符合国情的选择;在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骨与软骨组织肿瘤领域开疆拓土,提高治疗的整体疗效,为患者带来持久的获益。


6.png

王小沛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晓云教授就“对于经多次化疗后骨髓储备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如何选择动员方案和时机”、“普乐沙福是否可以尝试用于完全缓解的髓系白血病患者”和“是否有患者先行ASCT,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以及如何选择此类患者的预处理方案”等问题,与王小沛教授展开深入探讨,学术氛围浓厚。


第二环节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圣瑾教授主持。


7.png

范圣瑾教授担任第二环节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黄文荣教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为题,从ASCT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地位、移植时机的选择、ASCT预处理方案的选择,以及序贯二次ASCT治疗的意义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讲解。新药时代,ASCT仍然不可替代,其有助于提高MM治疗缓解深度,延长无事件生存(EFS)及总生存(OS);适合ASCT的患者进行移植的时机宜早不宜迟,初治4个疗程,疗效评估达部分缓解(PR)以上即可行ASCT。马法兰(MEL)200mg/m2是ASCT有效的预处理方案,高龄或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考虑MEL 140 mg/m2。对于首次移植有效,但未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高危/髓外MM患者或可从二次ASCT中获益。


8.png

黄文荣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谭业辉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白元松教授参与了讨论,就“当患者达到PR后,继续化疗至更深缓解再行ASCT,是否会比达PR后立即进行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更佳”、“对于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MEL剂量应如何选择”、“静脉注射和口服MEL是否存在差异”、“若口服MEL,不同亚型和分期MM患者应如何调整药物剂量”和“稳态动员和化疗动员的选择”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交流。


第三环节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闫金松教授主持。


9.png

闫金松教授担任第三环节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ALL——现状与展望》为题,从为何要坚持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开展ASCT为切入点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姜尔烈教授指出,尽管国外研究称高危ALL患者行ASCT后复发率较allo-HSCT患者更高,但此差异在标危患者中并不显著。此外,停止维持治疗后,化疗患者停药后复发率较ASCT更高,并且从诱导治疗开始到ASCT,再到维持治疗结束,这一过程所需时间较短。随后,姜尔烈教授提到,当患者达微小残留病(MRD)阴性后行ASCT,无病生存期(DFS)与allo-HSCT组无显著差距,可维持至60%以上。最后,姜尔烈教授介绍了两例达到MRD阴性后行ASCT的高危患者病例,两例患者均从ASCT中获益,预后良好。


10.png

姜尔烈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吉刚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治林教授就“如何优化ALL患者ASCT后的维持治疗方案”、“如何避免干细胞采集物受污染”、“使用新型抗体药物后,患者持续MRD阴性,是否还需要进行移植”、“目前维持治疗阶段药物的选择,是否可以精确到基因突变类型或者靶点”和“哪部分T-ALL患者可从ASCT中获益”等问题与姜尔烈教授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第四环节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颜晓菁教授主持。


11.png

颜晓菁教授担任第四环节主持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和探索》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张曦教授提到,在新药时代,ASCT仍然是治疗血液肿瘤重要且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其安全性好、性价比高,我国有进一步推广ASCT的必要,ASCT未来也应继续向精准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对于难治复发和高危患者,有探索ASCT+X新方法的需要。新药的出现为ASCT的预处理、维持等阶段的治疗方案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没有完美的疗法,但有优化的方案,ASCT可以和新药、CAR-T等新型疗法有机结合,并呼吁在未来携手开展更多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探索提高疗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ASCT“赋能”,共同改善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12.png

张曦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洪涛教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姜丽波教授就“CAR-T和ASCT联合治疗时使用顺序如何安排”,以及“年轻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大剂量甲氨蝶呤和泽布替尼治疗后, 达MRD阴性并持续半年,是否还需要行ASCT”等问题,和张曦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总结


会议末,大会主席王志国教授高素君教授进行大会总结。他们表示: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东北三省站)圆满成功,感谢各位专家作出的精彩报告,助力东北三省区域内ASCT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希望通过本次巡讲可以提高东北三省广大基层医院医生对ASCT的认知,提升ASCT技术。新药的问世,并非一定要考虑相互替代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提升疗效才是未来血液肿瘤治疗的发展之路。让我们继续秉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紧密协作,携手共进,为血液肿瘤患者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13.png

王志国教授和高素君教授作会议总结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