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矢志不渝,点亮治愈希望——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淋巴瘤专场(湖南站)圆满收官

2022-10-24 11:47:52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工作组主办,湖南省肿瘤医院承办的“CSCO自体移植工作组2022巡讲——淋巴瘤专场(湖南站)”已于2022年10月16日在线上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特邀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与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小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徐雅靖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同时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分享和精彩讨论,共议ASCT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血液肿瘤的临床心得和研究进展。医脉通现将会议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周辉教授马军教授王小沛教授徐雅靖教授分别致辞。周辉教授表示,近年来湖南省的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诊疗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离不开各位同道的支持与帮助,ASCT是淋巴瘤和MM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健康发展需要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马军教授表示,感谢参与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为ASCT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做出的突出贡献,我们需始终保持前进姿态,助力更多患者长期生存。王小沛教授表示,自体移植工作组的首要任务即是推进我国ASCT工作向前发展,团队自成立以来不断通过巡讲等形式积极联络各个医疗中心,提高临床医生及患者对ASCT的重视程度,以期更多患者从中获益。徐雅靖教授表示,本场会议聚焦ASCT及CAR-T,相信各位同道必将有所收获,在淋巴瘤诊治领域更进一步。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png

周辉教授致辞


2.png

马军教授致辞


3.png

王小沛教授致辞


4.png

徐雅靖教授致辞


学术专场


开幕致辞后,学术专场拉开帷幕。第一环节由周辉教授主持。


5.png

周辉教授担任第一环节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分享了中国ASCT的现状与展望。我国总人口数较多,但ASCT开展例数明显不足,仍存在巨大应用潜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有所欠缺。目前ASCT主要应用领域为MM和淋巴瘤,国内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发现ASCT可为套细胞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患者带来良好生存获益,为后续探索指明了方向。此外,ASCT的成功与否与干细胞动员息息相关,新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干细胞采集成功率、采集数量,使更多患者获得移植机会。未来我国ASCT的发展有赖于更多专业人员和团队的培养,也期待更多适合中国患者人群的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


6.png

刘卫平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黄文荣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表示,国内ASCT开展现状与药物可及性、专科人才缺口、医生及患者理念、地区经济水平等相关,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ASCT宣教工作、提高医护团队对ASCT的重视和认可,规范ASCT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势在必行。


第二环节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景艳教授主持。


7.png

许景艳教授担任第二环节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邹德慧教授分享了ASCT治疗MM新进展。新药时代,诱导治疗后早期获得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的MM患者仍有必要进行ASCT,尤其对于伴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和R-ISS III期的患者,可进一步加深缓解深度、延长生存。持续MRD阴性是比获得MRD阴性更重要的预后指标,ASCT是延长MRD阴性持续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延长高危患者MRD阴性持续时间尤为重要。未来期望通过规范化整体治疗延长我国MM患者生存。


8.png

邹德慧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河南省肿瘤医院李玉富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秀华教授表示,早期移植对MM治疗有重要意义,可能帮助患者实现无进展生存(PFS)和生活质量双获益。


第三环节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云教授主持。


9.png

曾云教授担任第三环节主持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分享了ASCT治疗淋巴瘤的进展和探索。ASCT是治疗血液肿瘤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淋巴瘤患者首次ASCT使用率低,但由于安全性良好、性价比高,有必要进一步推广。新药时代,ASCT技术更加精准和规范,专家呼吁探索更优桥接和维持治疗方案以及与CAR-T等新型疗法的联合,助力ASCT发挥更高疗效、保证ASCT的健康发展。


10.png

张曦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湖南省肿瘤医院吴辉菁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炳宗教授表示,对不同亚型淋巴瘤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干细胞动员、桥接方案等,新药的加入为淋巴瘤患者创造了更多可能。


第四环节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志铭教授主持。


11.png

李志铭教授担任第四环节主持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分享了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淋巴瘤ASCT中的应用。我国侵袭性淋巴瘤比例明显高于欧美国家,但ASCT使用率相对较低。长效PEG-rhG-CSF可用于MM、淋巴瘤ASCT的动员和重建,其疗效不劣于甚至略优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且用于淋巴瘤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建较rhG-CSF价格更低。


12.png

赵东陆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赵东陆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朱锋教授贵州省肿瘤医院黄韵红教授交流心得,表示目前长效PEG-rhG-CSF多用于相对年轻、非大体重患者的干细胞动员,不建议与短效rhG-CSF联用,避免引起过度白细胞增殖造成非必要不良反应,临床中常与普乐沙福联用促使干细胞采集数量达标。


第五环节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宏凌教授主持。


13.png

彭宏凌教授担任第五环节主持


湖南省肿瘤医院孙中义教授分享了其中心应用ASC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的经验。患者经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方案诱导治疗获得未确认的完全缓解(CRu)后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的巩固治疗,ASCT前预处理方案以塞替派为基础的方案为主。观察结果显示,ASCT治疗可延长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PFS,对于预后较差的继发性CNSL患者,部分患者也有望通过ASCT治疗获益。


14.png

孙中义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梁赟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平凌燕教授表示,继发性CNSL存在中枢侵犯,患者预后极差,ASCT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尤其出现全身和中枢复发患者需要高度重视,期待未来更多新药和新型治疗方案的探索应用。


第六环节由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增军教授主持。


15.png

李增军教授担任第六环节主持


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分享了原发性CNSL诊治进展。目前组织病理和脑脊液(CSF)细胞学病理诊断是诊断金标准,CSF检测中的白介素10等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诊断、监测MRD及预测复发。大剂量甲氨蝶呤是原发性CNSL治疗基石,与阿糖胞苷、塞替派、利妥昔单抗联合(MATRix)可能进一步提升疗效。新药时代原发性CNSL的诱导治疗开始尝试做“减法”(如减低甲氨蝶呤剂量)或联合新靶向药。缓解后巩固治疗仍存争议,老年患者行全脑放疗巩固需谨慎,相对而言ASCT对患者认知水平影响更小,来那度胺、BTK抑制剂亦展现出良好效果。ASCT序贯CAR-T也在原发性CNSL的挽救治疗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


16.png

张薇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张薇教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梁欣荃教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俊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刘晰宇教授交流心得,表示目前PD-L1抑制剂、塞利尼索、维奈克拉等新型靶向药初见成效,但单纯的靶向联合方案很难走向治愈,对于高龄甚至伴有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耐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药VM-26的加入可能带来更多获益。


第七环节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耀教授主持。


17.png

刘耀教授担任第七环节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黄亮教授分享了CAR-T治疗高危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探索。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迫切需要新的诊疗和评估模式,部分研究显示ASCT序贯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有望克服高危因素如TP53异常的不良预后影响,其机制可能为清髓性预处理化疗清除了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抑制机体抗CAR-T反应,促进了CAR-T细胞的体内增殖,但还需要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18.png

黄亮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黄亮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焱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蒋铁斌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李亚军教授交流心得,表示对于原发耐药或一线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等对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建议进行CAR-T治疗;对于一线治疗后12个月以后复发患者可考虑实施ASCT;而对于伴有中枢累及、TP53突变或双打击淋巴瘤患者使用CAR-T联合ASCT治疗获益可能更多。


第八环节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周明教授主持。


19.png

周明教授担任第八环节主持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玉华教授分享了CAR-T治疗复发机制及对策。CD19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较传统化疗而言有显著优势,但仍存在一定复发可能及安全性问题。在CAR-T输注前降低肿瘤负荷并使用携带自杀机制的4代CAR-T可提高CAR-T治疗安全性;利用双靶点/多靶点CAR-T、CAR-T桥接Eps8-DC疫苗或新型缓释微球疫苗输注、外泌CD47抗体的CD19 CAR-T等方式将有助于减少复发、提高CAR-T治疗疗效。


20.png

李玉华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李玉华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邓明扬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芳教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君君教授交流心得,表示对于半相合移植后3个月内复发患者,接受供者CAR-T输注可能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风险,因此进行供者CAR-T输注应尽量选择未发生过GvHD或已发生GvHD但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第九环节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李昕教授主持。


21.png

李昕教授担任第四环节主持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振宇教授分享了CAR-T治疗MM进展。新药的应用虽然改善了MM患者预后,但几乎所有患者终将复发/进展,真实世界临床实践发现多线复发/难治的MM患者使用CAR-T治疗疗效可观。BCMA和GPRC5D等靶点在恶性浆细胞表面高表达,靶向BCMA和GPRC5D的CAR-T显示出有前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来关于CAR-T治疗后的维持治疗、CAR-T与具有协同作用药物的联合、CAR-T新靶点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22.png

李振宇教授作报告


在讨论环节,李振宇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贺艳娟教授湘潭市中心医院罗自勉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黄利军教授交流心得,表示部分年轻、体能状况好的患者在CAR-T治疗后可考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伴髓外病变等预后较差的MM患者在CAR-T治疗后也应考虑尽早开始维持治疗。


大会总结


会议末,大会主席作出总结,本场会议中各位同道从不同角度分享和讨论了ASCT及CAR-T在淋巴瘤、MM及白血病领域的应用进展,给今后治疗规范化和多药联合应用带来了新启示。期望各位通过不断进行创新尝试引领血液肿瘤治疗取得新突破,在矢志奋斗中点亮生命之光,助力更多患者走向治愈未来,为“健康中国2030”建设添砖加瓦!


23.png

大会主席作会议总结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