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5 14:07:46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本文作者:古世才 成都普瑞眼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本文经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初秋的天,略有凉意,近日门诊来了两个年轻人,就诊相隔1天,一个全飞秒术后1年的青年女性,一个是低度
门诊完善相关检查,诊断“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直接上图,看的明白。
眼底彩色照片上可见左眼后极部视网膜深层的大量灰白色病灶,大小不一,呈孤立点状状或斑片状,黄斑中心凹可见特殊的颗粒样改变。
什么是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
该病因患眼视网膜出现白色斑点,病灶小,呈点状而非斑片状,故被称为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由Jampol等于1984年首次描述。好发于年轻女性,常伴近视,单眼发病多见,伴眼前黑影或生理盲点扩大,多表现为黄斑颗粒样改变和视盘
MEWDS病因不明,普遍认为是一种炎症性脉络膜
Marcela等则认为,MEWDS是炎症所致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就诊时并非一定可见白色斑点病灶或者眼底表现轻微,单纯
彩图及无赤光照:后极部视网膜见弥漫分布的点状病灶
MEWDS患者FFA像。左图:早期,可见位于视网膜深层细针尖样排列成花环状大小不等的强荧光病灶;右图:晚期,病灶荧光素着染,轻微荧光素渗漏,视盘周边毛细血管未见明显荧光素渗漏
MEWDS诊断和鉴别诊断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观察到白色点状病变,误诊为其他“白点综合征”;②未注意到视网膜上的白色斑点,不能解释患者出现的视力下降,考虑为视神经炎。此外MEWDS与多灶性脉络膜炎(MFC)、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等脉络膜视网膜炎症性疾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即多见于年轻女性,中心视力下降伴眼前闪光感,眼底病变轻微,可合并不同程度的视野改变等。通常MFC、PIC的病变程度较MEWDS重,位置相对更深。AZOOR主要导致外层视网膜、RPE以及脉络膜区域性缺损。
MEWDS普遍认为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较好。自然病程7周左右,通常在6~12周自行消退,病灶可自行消退伴视力恢复。由于本病一直被认为是脉络膜视网膜炎症,也有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病毒治疗。
总结一下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的视网膜炎症。主要特征:①多发性的白点:病灶小,呈点状而非斑片状;②一过性:眼底的改变可以自行消退。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清除。青壮年多见,多为女性且伴有轻度近视,冬春季节多发,发病前可有感冒史,一般单眼发病,眼底改变:后极部视盘周围、多发性、小的、位于视网膜外层的、白点状病变。黄斑中心凹可见颗粒状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较好。自然病程7周左右,病灶可自行消退伴视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