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更怕冷?中国疾控中心研究
2022-10-27 00:05:4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1次
2016年1月20~25日全国范围寒潮天气过程,82个气象站最低气温跌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2021年1月6~8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强寒潮过程,多地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李湉湉、孙庆华等研究显示,南方地区寒潮所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高于北方地区。研究显示,2013~2018年中国280个区县冷季日均温的均值为5.4 ℃,平均每个区县的寒潮日为11.7天,寒潮日的日均温为-2.4℃ ,中位温度为-1.5℃。每个区县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例数的均值为6例,中位死亡例数为 5例,死亡风险呈现南方高于北方。北方地区,在寒潮发生当天和滞后 0~1 d并未观察到死亡风险,风险峰值出现在滞后0~7 d;而南方地区在寒潮发生当日的死亡风险最高。这提示南方地区人群对寒潮的敏感性更高,死亡风险峰值出现得较早。研究者还发现,南方地区各年龄组中,≥75 岁年龄组的风险最高,北方地区人群中≥75岁年龄组风险最低。研究者指出,南北方的上述差异可能由人群的特征和南北方室内供暖差异共同导致的。之前有研究显示,集中供暖可有效降低冬季低温带来的健康风险。另外,老年人对温度感知能力和体温调节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病率更高,这些均导致其对寒潮的敏感性更高。这项研究使用用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收集我国280个区县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冷季(11月至次年3月)心血管疾病逐日死亡数据、气象资料及PM2.5浓度。研究者将11月至次年3月定义为冷季;寒潮定义为日均温低于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逐日均温的 P5( 百分之五分位数),并且持续2 d及以上。来源:孙庆华, 孙悦, 闫美霖, 等. 中国寒潮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南北差异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10): 1435-1440.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