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10:58:3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7次
对于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来说,出血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10月26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若发生大出血事件,则后续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停用口服抗凝药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出血较长时间后,提示对于抗凝治疗期间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该研究涉及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3277例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其平均年龄为72岁,28.5%为女士。
中位随访4年期间,19.7%的患者新发出血事件,大出血发生率为9.1%,非大出血事件12.8%。
研究者发现,在出血患者中,由中风、心梗、全因死亡组成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08/百人年,而未出血的患者仅4.04/百人年。
出血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增加了36%,发生事件的中位时间为306天。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在初次发生出血事件后,停用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较未停药患者增加了3.46倍。
来源:Bleeding and ischaemic events after first bleed in anticoagulated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risk and timing.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6 October 2022